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九章

  宇宙之內,甚麼力量最大又最持久?力量與能量可以互相轉輸 雖然科技已發展到可以破壞地球的力量,但與自然的力量相比,還是相差很遠很遠:試觀太陽核聚變的能量及其持久力 百億年如是、地球和月亮的運行、“水”在山川河海的流湧與氣雲雨水的循環等等…亙古通今,歷久而不竭窮,其性有道 萬物皆有道,若不通道,道自居之,法於自然。修真如何能契合自然?歸於自然?

  太上道祖開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自然之力,源於“一炁”,貫通宇宙,周流十方,無所不包,無所不達; 師尊有云:『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先天一炁號虛無,運轉能教骨不枯』。是故於修真時,若須操持 勞動耗氣般 而得 一炁之 盈滿的話,那是違背自然的,不如以其本然天性─虛無自然,來招攝它、保存它。由是觀之,一切行持,總以能歸復自然 恆長持久 為綱。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同理,若以種種心念,揣度而得一炁之強銳,也不可常保其態;精神之蓄養,亦復如是。 太上曰:『生我於虛,置我於無;生我者神,殺我者心。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無心,我何知乎!念我未生時,無有身也,直以積氣聚血成我身爾;我身乃神之車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躁動,神即去之。是以聖人無常心者,欲歸初始,返未生也。人未生時,豈有身乎?無身當何憂乎?當何欲哉!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 金玉 留也。道德一合,與道通也。 西昇經第十七章。其中“常心”者,即心為俗身思慮而運轉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水有三種形態─氣、液、固;上善若水;一炁雖是無形,在修煉的過程中,產生轉化與不同之感受,應合四時 春夏秋冬 之序。初生震動,如春木之疏條萌展;次為發熱,如夏火之炎烈盛熾;轉化光華,如秋金之燦耀輝亮;終而凝結,如寶玉之晶瑩靈透。金玉者,產於神室,靈修之至寶,金丹之 無形 基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師尊云:『人身至寶原無盡』。承上文之論據,當金玉盛滿於神室之時,若有保留金玉之意,據持己有之心,必損靈性先天虛無之自然,落入後天有為之意識。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財多寶多主富,品高位高主貴。富貴於修真則為內丹之成就,性命長久,與道合真。倘若因此而驕傲自大,自覺優越於人,反而因為自矜而礙道,不得自然,招惹咎譴。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世俗之心,爭競追求,縱使有了成就,亦務多得,好高而欲大,莫知止境。修道則不然,不可有妄圖內境之心,亦不可有恃才 神通 傲物之意;有妄心者 如貪嗔癡,不但偏離道德,且有傾危之患 如走火入魔。 云:『飛三心,除四相』。是故修真應知止足,應合自然,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上一篇】   【下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道德經與修真 之九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九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第八章

師尊有云:『可消災,可化劫』。金蘭觀壇旨以「主為師」為首。怎樣才是善?善之包含甚廣,非一言可以概括。 太上道祖以“水”的貢獻,來演示上等的善。水是生命之源,生化由水而開始;水為天澤(雨水),所有生物賴以維持生命;人體約有百份之七十是水,飲食不可無。是故水利益眾生,滋潤萬物,但沒有因此而爭取回報、功、名。水更能處理眾人所厭惡的事物,如洗滌身上之污穢、物品上之塵垢;水向低流,自處於謙下的位置…這樣的作為,幾近乎道。此水之善於世間,但如何可以水之上善,內修之於性命?

  都市人生活逼迫,常處於精神緊張、肝火上炎的狀態,引起氣脈不平衡,以致病變。若將心情放鬆,意柔似水,以水濟火,可以調治。修真靜坐下手之初,由上而下,層次式的放鬆,氣沉於下,擬水注於內,津液並生,澤濟臟腑,身心舒泰,百骸安寧。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

  水性動而後能自止 (舉例),所謂心如止水。能契合水性者,修真可以靜心,心靜然後凝神,神凝然後見本性,心性歸根,還元返本,於至。 水性陰柔潤下,百川匯流於海,人身下元亦有“元潭”焉。修真者若能契合,真炁真水自然徐徐而降,匯於元潭,聚於陰蹺陽蹺 奇經八脉,下至足底湧泉,法自內達人身深。木性主仁,木為水之子,天地好生,故水性予仁,大地億萬眾生,不分貧富賢愚,高低卑下,無不施被十方,此之至也。心性能契合此,直與天地合德。

  水性純真,晶瑩剔透,無雜無染,毫不偽飾,真性不移,修者合此,心靈淨濾,如濁水澄清,內境明朗,性命轉真。如言出自內心,其必真,而有,試觀水於零度℃結冰 一般情況,百度沸騰,信用無差。

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天地「氣雲雨水」循環無端,雲騰雨佈,無遠弗屆,如政之治。人身亦然,血液水份 有形之水,周流不息,攝取排放,適量有度。修真行氣,精炁循環 形上之水,如梭之轉,無微不至,法於自然,此善治也。

  以性命而分五行 魂神意魄精,精為水,精能化氣,氣能化神;聚於下田能燒煉丹藥,於上田能煉神,於中田能還虛,於各竅穴能生不同作用, 金碧古文 龍虎經有云:『水能生萬物,聖人獨知之』,此精之能善事也。

  水能動靜,應乎自然,試觀水受熱而化為蒸氣,蒸氣遇冷而結聚成雲,雲於低氣壓而降雨,皆待時 遇適當的環境 而動,非妄自而為。能悟之修者,不妄作為,動不違時,有為無為,適時而為;此水之善時也。

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利益眾生,而不與眾生爭名爭益;眾生賴水而生,當不能與水爭。沒有相爭,何來怨尤?水與眾生處於相「和」的狀態,此“和”固為水之上善,亦為行道之至要。 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及人;以為貴,氣致祥;之時義大矣哉』。

 

【上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