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度道教的發展與信仰位育實踐
陳進國博士,《宗教人類學〉主編, 中國宗教人類學專委會副主任,當代宗教研究室主任。
此文陳博士最初發表於2013 年9 月24 日佛光大學「兩岸道教身心靈養生樂活產業論壇」,經修改後載於他主編、2014 年12 月出版的《宗教人類學》第五輯頁153-188。內容詳述了金蘭觀如何「兼顧乩示神啟( 聖凡溝通的靈性感知) 和修身修真( 性命雙修的合理要求) 的弘道模式」,並稱許「對於我們觀察當代道教自我調適與轉型的發展前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內容豐富、分析詳盡,特別是引述舊乩文及金蘭觀歷史典故,很多新晉壇生也未能知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整理文獻,值得推介。原文為簡體,為方便香港印刷,故轉為繁體,因應需要,亦刪減了部分內容。由於編輯時間匆忙,如有任何錯漏,敬請原諒。
The Development of RedemptiveDaoismand The
Practice of Faith Adaptation:
The Case of Kam Lan Koon in Hong Kong
濟度道教的發展與信仰位育實踐
——以香港金蘭觀為例
陳進國
摘要 本文以香港當代的道教宮觀——金蘭觀推動的修身修真實踐個案為例,分析當代「新道教運動」的發展與「信仰位育」教育的密切關係。金蘭觀的變遷歷史表明,當代香港道教在延續固有之養生修持傳統之餘,也融攝了近現代「濟(救)度宗教運動」之入世救世的品格,具有強烈的綜攝主義和濟世主義的宗教氣質。金蘭觀積極推動的贈醫施藥、靜坐氣功、修真課程、扶乩教化等身心靈養生實踐,是百年來「以重整傳統文化為目標」的宗教本土運動(復振運動)的歷史延續,或者可冠之為新型的「濟度道教」團體。當代「濟度道教」團體之「信仰位育」教育既「得當」而又「得體」,充分體現了靈性主義與理性主義的有機糅合。其兼顧乩示神啟(聖凡溝通的靈性感知)和修身修真(性命雙修的合理要求)的弘道模式,對於我們觀察當代道教自我調適與轉型的發展前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而新道教團體一方面借助於以人神對話方式為特色的「神啟」學習,另一方面借助於以個體身心規訓為內涵的「修行」學習,既完成了成為一個「修道人」人格提升的心路歷程,也踐行了道教團體自身之濟世度人的社會理想。新道教團體的神啟學習和修行學習,作為本土的宗教複振運動的一部分,更是展示了以復歸傳統為主導方向,並謀求保存自身文明體系的歷史慣性。這種源自傳統續存和革新的修習路徑,對於我們反思關於「修」的宗教人類學研究,即思考「修」或「修行」作為一種「靈性習得」的文化機制和信仰邏輯,具有現實的理論意義。
關鍵字:金蘭觀 濟度道教 信仰位育 濟世主義 綜攝主義 修的宗教人類學研究
一 前言
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鍾呂金丹道所倡導的「性命雙修」的內丹功法,對後代道教的修持法門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宋金以降,金丹南宗與全真北宗並稱為道教養生學說兩大門派。元朝以後,南北兩宗多有融合,全真道教偏重於出家修行,立觀度人,「山林道教」獲得較大的拓展。而南宗道教並不提倡出家修行和隱遁山林,更宣導「混俗和光」「大隱居廛」。明清以來,鍾呂金丹功法同樣成為近世民間「濟(救)度宗教」團體所吸收,如青蓮教、先天道譜系也尊崇鍾呂為開道門的師尊。當今港澳臺地區的金丹派道教大多延續鍾呂金丹傳統,大批道堂以供奉呂祖為主神或作為神啟的助力。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大陸的全真道教作為與正一派並駕齊驅的道派,同樣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振興。近年來伴隨著南方(瓊、粵、閩、浙)南宗道教宮觀的重建,南宗道教的教義思想、養生學說、規誡科儀也獲得重視,恢復「南宗道教」宗派地位的呼聲也開始出現。1 可以說,以丹道養生為主旨的修身修真和聖凡兼修的實踐,歷來是刺激中國道教轉型和發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本文嘗試以香港道教金蘭觀2 推崇的外養與內養結合的養生實踐為案例,探討道教自身的修身、修真傳統的傳承與創新機制,對於當代「新道教運動」發展模式的指針性意義,並藉此新道教團體兼顧內(靜坐修真)外(扶鸞乩示)的「靈修」的方式的田野考察,來反思宗教自身的靈性習得的文化機制和皈信邏輯。在理論架構方面,本文將融攝儒釋道三教及近世「宗教濟(救)度團體」 3 ——民間道門的教理教義、注重扶乩濟世度人的金蘭觀的發展模式,視為現當代新道教運動——「濟(救)度道教」團體的一個典型案例。筆者也將借助這個案例來反思以「修」為中心的宗教人類學研究的理論意義。
關於香港金蘭觀的田野調查4 ,筆者要特別感恩香港金蘭觀本屆值事會的大力協助。值事們經慎重向神明卜簽同意,毅然決定完全開放金蘭觀最隱秘和最貴重的歷史資料——1939 年至2003 年金蘭觀乩文文本(其中僅近年的部分乩文在金蘭觀網站上公開。編者註:由於舊乩文以草書筆錄,輸入者未能看到部分較潦草文字,故註腳部分引用乩文會有X 出現)——給予筆者檢索。而金蘭觀原主席關祐行先生關照甚多,遺憾是關先生已於2014 年3 月24 日午時遁歸道山,謹借此以示哀悼。金蘭觀文書主任廖雪梅女士,更是依照乩示將金蘭觀70 多年的全部乩文文本電傳給筆者,並不厭其煩地給筆者釋疑,讓人相當感動。香港德教紫靖閣閣長黃廷榮先生不遠千里,從加拿大回港接受筆者的數次訪談,其敬道和護道的品格足以為吾等後學效法。香港東井圓佛會的張新傑、樊利貞賢伉儷多次陪同筆者調查。借此一併致謝。
二 香港金蘭觀的發展簡史概述
香港金蘭觀之立觀緣起,應可追溯到清道光十一年(1831)。彼時廣東潮州潮陽縣達濠埠善士翁東旭,在重病中夢見唐呂祖洞賓(796 年–?)顯化施救,便發心創立道觀,供奉呂祖。他的信念獲得陳默士、李灼華、陳正利、陳壽南、吳興南、石敬之等六人的認同與支持,七人決定義結金蘭,齊心向道,是為「金蘭七子」。翁東旭與眾人合力創辦了金蘭壇。經過數十年努力,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 年)在潮州達濠帝帽山正式創建了金蘭觀。5 達濠金蘭觀在旅港潮籍鄉親陳基山的捐資修復之下,已於2013 年1 月30 日開放為汕頭道教活動場所。
金蘭觀立壇後一直奉行廣結善緣、廣積功德、贈醫施藥之舉,而令壇譽日隆。金蘭觀在廣州和香港的發展,又和民國主政廣東的軍閥陳濟棠(1929 - 1936 間)的扶持有著密切的關係(張鴻基,1994)。民國二十一年(1932),陳伯南(濟棠)將軍慕名而至,誠奉金蘭壇至廣州安奉,並遵照呂祖乩示,實行減稅收、增學校、設救濟院和養老院等公益慈善設施。民國二十三年(1934),陳氏根據呂祖乩示,擬定於各學校加設孝經科,創仁愛善堂,擴充救濟院至廣州石牌,擬彙編歷代廣東文獻等事業,後未得成。民國二十五年(1936)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 6 前至金蘭觀扶乩,獲「三水發難,機不可失」之啟示。陳氏誤解其陳兵三水縣,時機甚佳,故發兵反蔣,而乩文乃預示余漢謀反陳,策動陳氏空軍投蔣之事。1961 年11 月12 日金蘭觀乩文更借陳濟棠降鸞,再次印證了該段頗有反諷意味的事實。7 隨著抗戰時局的變化,廣州金蘭壇轉至香港,設金蘭行宮於九龍城福佬村道。
延至1964、1965 年,金蘭觀主持根據有關繼守道教、弘揚傳統文化的乩示8 ,開始在香港元朗屏山覓得唐人新村現址籌建聖廟。9 1967 年,香港道教聯合會成立,金蘭觀經多次扶乩,勉勵信徒參與其中為道壇發展提供機遇。10 1969 年3 月31 日乩示,道觀之匾可用「金蘭觀」三字,聯可用「金橋上達神仙府,蘭沼中通道德門」 「金聲喚起春夢、蘭信吹馥河山」。1970 年金蘭觀建成,新界各界賢達匯集慶典。1970 年4 月1 日乩文「蒙 師尊定於本年四月十三日巳時正,榮晉金蘭觀」。
圖1 香港金蘭觀的建築
1972 年,金蘭觀又註冊為慈善事業團體性質的有限公司。1976 - 1984 年,金蘭觀因內部人事問題暫時停乩,道務陷入停頓狀態。至1985 年又開始復乩。至20 世紀90 年代中期,逐漸凝聚金蘭觀發展史上的第六代,號「金蘭六秀」。2000 年,金蘭觀經 玉帝乩示,於香港金蘭觀成立30 周年晉正乩部,以期「代天宣化,喚醒人心」(金蘭觀編,2005:7)。金蘭觀現為香港道教聯合會團體會員,香港「華人廟宇委員會」的註冊廟宇,2000 年被香港政府認定為「法定認可慈善機構」,2003 年獲准直接免去「有限公司」字樣,直接使用「金蘭觀」名稱。」
圖2 2013 年11 月14 日筆者參加金蘭觀43 周年慶典合影
(中間帶紅花者為關祐行)
三 香港金蘭觀的「綜攝主義」特質
金蘭觀自創觀以來,首先突出的是「道教的主體性」,但亦秉承宋元以來「三教合一」思潮的綜攝主義(syncretism)的理念。11 早在1939 年乩文強調道壇應誦讀道教經典,後來的乩文多有明示。12 金蘭觀承傳了鍾呂金丹道的法脈:道祖太上老君-少陽帝君王玄圃老師祖——正陽帝君鍾離師祖-純陽大帝(孚佑帝君)呂純陽師尊,並承接重陽帝君王德茂的北宗和紫陽帝君劉海蟾的南宗等二脈。
在教理教義方面,金蘭觀根據呂祖乩示,宣導道佛儒三教同源論,其壇旨是「主善為師,貞義禮和」。就是說,道壇以行善作為道務依循的總原則,強調「貞義為體,禮和為用」,「主善足以立功,敬師足以蒙眷,貞義足以守正,禮和足以廣行」。所謂貞者,乃守正也,誠心誠意,真心實意;所謂義者,行事立定正確原則,遵守盟約;所謂禮者,理也,敬也,尊敬長老,謙虛慈幼,克己待人,尊卑有序,重視人倫;所謂和者,合也,眾志成城,一心一德,共同努力,胸襟廣闊,包容別人。1966 年8 月1 日乩示:「『貞義』二字為對內也,『禮和』二字為對外也。是故壇中之事,事無大小,必以『義』字為先。『義』字其中得天地正氣大甚,故歷代成大業、立大功之士,皆不能離也。」1972 年5 月14 日乩示:「內者己也,外者人也。內有貞義之心,外有禮和之行,則人人惟而敬之。人人若如是,則萬無指彈之言,萬無格格不入之端也。」這些鸞文顯見金蘭觀的壇旨也帶有典型的儒家義理的色彩。
金蘭觀所供奉的神明譜系也極顯「綜攝主義」特質,具有道釋結合,兼顧地方俗神的特性:純陽大帝(八仙之呂洞賓)、凝陽大帝(八仙之李鐵拐)、救世大士(觀音菩薩)、北斗星君、壇主龔中成、副壇主司馬頭陀祖師等。此外,金蘭觀亦尊崇「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為蒼穹第十八代聖主,武哲天皇上帝,是當今統掌諸天諸地,管轄八部三曹,撫綏萬靈,澤及幽冥之聖主。在金蘭觀開展乩務時,上清道尊、天后聖母、楊益師尊(地理名師)、黃大仙、濟公等神明也扮演了降壇點化的使命。13
由於金蘭觀自立壇始便倡導扶乩啟示的教化度人功能,1952 年7 月的乩示表明道壇相當重視乩手的培訓問題。1957 年4 月的乩示訂有壇生守則,明確壇生的義務與權利、開乩日具體注意事項等。14 2000 年10 月,金蘭觀藉助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乩示金蘭觀晉正「天壇」,行代天宣化、濟世度人的責任: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玉詔——奉天承運,玉帝詔曰:朕居尊而卑鑒,無時不以天下蒼生為念。時運變遷,世風日頹,人心不古,九五原靈,下凡苦海,沉淪逆轉,迷失方向,蒙蔽真性,渾渾噩噩,期待拯援。查黃牛福地,金蘭道觀,神人一志,同心協力,肩負代天宣化,修真行道;著書立說,喚醒群蒙;修身修真,功高德高;仁慈博愛,醫藥佈施;不畏強權,力挽狂瀾;締造功德,碩果輝煌;三界同欽,萬靈同敬。舉世矚目,乃當今凡塵鸞堂之圭臬。今特准於庚辰年十月十二日八時晉正,替天行道,上乘菩提,先渡原人。凡塵濁福,爾龔中成壇主暗裡抽添,期神人各盡厥職,莫負朕意。欽哉勿忽,叩首謝恩。天運庚辰年九月廿五日午時。(金蘭觀編,2003:3) |
因此,金蘭觀「並非一般普通的道教慈善團體」,而是上天頒令的「天壇」「玄壇」並重的濟度社團,以喚醒「九二原靈(人)」 15 ,開啟迷津,解民疾苦,消災化厄。所謂「天壇」之設,乃為傳達上天旨意,替天傳道,以獨有之扶乩,通達天地神明,教化眾生,改惡從善,脫離輪迴苦海,同登覺岸。「天壇」即上天在凡間的窗口,以勸人修真立德、築福行善、度己度人、超生祓冥為大任。所謂「玄壇」之設,是指金蘭觀的歷任壇主均是呂祖師尊在天上的大德仙真弟子輪值擔任,並指導壇生,主理觀務。而值事會成員一律經乩示所指派。
金蘭觀雖號稱道壇,但隨著道務的發展,與佛教信仰的關係也相當的密切。而這種綜攝主義的信仰個性,同樣並非人為的結果,而是通過一系列扶乩的神示來完成的。如1952 年4 月4日乩文要求值事者道術並用、佛道醫卜兼修:「(楊益祖師)青松事,爾道正注意於談得入妙之時,則露之曰:我壇祖師令侍正出宏道,並迫他將一切妙學傳人,所以有如此出門,否則一年不下樓也。範圍:地理、相學、易學、醫學四門。至乎大道,則口有堅固不之階級也。」「《道德經》《黃庭經》《陰符》《金剛》四部可以作談鋒之本,其中有三二可用,看福分如何也。」1985年金蘭觀更有三次乩示,聲稱要遵守佛教的殺生戒,「替我佛教佈道,解釋佛教慈悲」。16 1985 年8 月24日乩示凡經生「素食為合」,並實踐「三皈五戒」等戒條,即皈依道、經、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酗酒。故近三十年來,金蘭觀法會一直秉持素食的理念。
金蘭觀根據乩示「呂純陽師尊繼承道脈,自唐宋元明清迄今,廣開法嗣,講東西南北四宗,及青城、三豐、五柳諸派,度化者不可勝數」,因此一直堅持各教派兼併包,並不排斥屢次被披上錯誤政治符號的民間道門——濟度宗教團體(如青蓮教系)所宣導的「三期末劫」 「九二原靈」等等循環創世論的宗教理念。
比如,德教會是民國時期起源於潮汕地區的一個新宗教團體,主要也是通過乩示來傳達神明的旨意勸世、救世,並通過施醫賑藥來倡導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至今,德教會已在東南亞及香港、廣東、福建等地影響頗眾,堂閣密佈。作為潮汕人所創立的金蘭觀,自然與香港德教會各堂閣有著血脈的關係。
金蘭觀與德教會的關聯可追溯至1961 年,九龍福佬村金蘭行宮,黃大仙乩文關於「黃紫金玉鼎足而立」的預示,聲稱香港及東南亞的道堂,在經歷道教黃大仙廟、德教紫系閣的興盛之後,以金字開頭的道堂要開始發展了。17 德教紫靖閣成立於1962 年,創閣的長老之一黃廷榮與其他兩位紫靖長老參與金蘭觀道務,另有德教紫和閣的長老也內涉其中。1969年11月12日乩示,德教「紫香閣石澳榮新,可見我教日盛,我壇屆時亦應派員助慶」。1996 至2009年,金蘭觀壇主共降鸞五次,言及了金蘭觀與紫靖閣「本是一體(家)」的密切關係。18
有意思的是,多次帶筆者前去金蘭觀調查的樊莉貞、張新傑伉儷,於1996年左右在紫靖閣獲得濟公的乩示:「夫婦兩人性情溫和,平常各有事業,卻能利用時間雙雙修道行善,實令人羡慕!尤令人感動的是,他們不只在佛教會行善,也身為道壇金蘭觀的值事,同時又兼德教紫靖閣的康樂主任,如此橫跨三教宗務而不執著,必也圓融。」(樊女士提供乩文)這段乩示文,最清晰了展示了香港金蘭觀與新興德教會紫系團體、新佛教團體的交融互動和綜攝主義的信仰特色。
當然,在金蘭觀通過乩示展示的融合三教之綜攝主義的立場和濟世教化的企圖,也具有明顯的文化民族主義色彩,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傳統的「華夷之變」思維和文化原教旨主義取向。比如1952 年9 月17日的金蘭觀乩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香港社會對於新中國不同的政治立場和文化態度,並借神明之口猛烈地批判了新中國一面倒向(蘇聯)的國策可能導致傳統文化的破壞,讀來讓人驚魂:「擄人勒索最堪嗟,歪地欺天真理斜。筆底欲開新局面,金蘭恰似道鄉家。我乃柳祖師是也。民跪俄,甘作附庸之國;炎黃帝裔,更屬狄虜之奴。在道固屬氣運,於人造成奇恥。恨之文化之銷亡,國族之淪滔,數千年祖宗教化,炬於一旦;百幾月民族光榮,棄置污泥。大數雖然如此,道心不無可憐。」 延至2004年6月的金蘭觀乩示「談紫霞施澤」條目,居然仍然有「從中匡正西歐俗,挽轉頹風任變遷」等語,19 顯示道觀的壇旨視中華傳統文化為民族的根和種子的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主權心態。
圖4 香港德教會紫靖圖(左為閣長黃廷榮先生
四 香港金蘭觀的「濟世主義」情懷
作為一個新興的本土道教團體,金蘭觀秉承其信奉的 師尊呂純陽「濟世度人」的修道精神,一則「立外功」(外養),至立觀以來一直積極開展贈醫施藥等社會公益事業,定期舉辦扶乩顯化和「求赦民難」「紫霞施澤」法會等神啟活動等,以吸引、提升民眾對於道教團體的信仰和信心;二則「修內果」(內養),即通過定期舉辦靜坐氣功班和德育課程,定期舉辦保健、修身、修真課程,以強化善信的靈性信仰認知和心靈教化。
在金蘭觀鼓倡的濟世度人的理念中,舉凡社會服務面向的贈醫施藥、宗教濟度面向的「求赦民難」(為民眾誦經以消災解難)「紫霞施澤」(濟度祖先和亡靈)儀式等「立外功」活動,都是遵從「業力因果輪轉」的定律,是一種「外養」功夫,以追求身心靈的和諧,特別是「靈」的健康。通過外向的「積累功德」,消弭貪、嗔、癡、慢、疑等五毒引發的罪業,從而讓被蒙蔽的「 真性」 和「原靈」獲得拯救。特別是通過「齋戒沐浴,以表至誠」,舉行法會儀式,也是回歸靈性的重要方式。歷年的紫霞施澤乩文,都是一些積德勸善、普度原靈的宣示,也夾雜著明清「濟度宗教」青蓮教譜系有關「末劫收圓」「三曹普度」等理念。如「學道之仕,宜廣積陰德,發慈悲心,齊心合力,誦經超渡幽靈。一人之善,不如眾人之善」,「入道之仕,宜多積功德。功德圓滿,地府抽名,名列天榜。一子入道,九玄光榮。一子得道,七祖超升。凡聖之孝在此,生等味之」云云。20
至於金蘭觀的靜坐氣功和修身修真課程,秉持的乃是鍾呂金丹道「 性命雙修」的修持傳統,屬於「內養」功夫,以使身心得以和諧,既強健體魄,又貞義禮和,再啟發真知。因此,外養與內養功夫的有機結合,突顯了金蘭觀之作為「濟度道教」團體的「濟世主義」色彩。
(一)醫藥濟世
金蘭觀自成立之初,便根據神明乩示,積極開展重視醫藥濟世的活動。其現存最早的記錄可推到1942 年9月3 日的藥方乩文。自乩壇搬遷到新界元朗現址之後,由於有了固定的場所,從1971 年3 月開始,醫藥濟世的善舉開始進入規模化、機構化的時期。21 其醫藥濟世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乩示贈藥,二是配製藥方,三是贈醫義診。百年以來,金蘭觀關於醫藥濟世的原則,一則強調與時俱進,吸收西醫善用醫療器械的優勢,改良和發展中醫及中藥。在1944 年年初金蘭觀乩示的革新中醫之綱目就堪稱經典。22
二則秉持著量力而行贈醫的中和之道。如1974年4月7日乩示,「贈醫贈藥要義,是救苦扶危,並不是養老資壯」。1974年7月14日乩示「醫藥方面,大聲疾呼已成過去,今可隨緣而結,不必擔心多寡,要在對來求診的人,真情禮護,這樣就是道心無虧了」。1975年5月24日乩示「贈必察情,量力為善,非僅醫藥已也」。
在20 世紀80-90 年代,香港西醫流行,金蘭觀贈醫施藥活動中斷過一段時間,1990 年以後逐漸恢復,延至今日。隨着香港加強對傳統中藥成藥配製的科學管理,近年來金蘭觀根據乩示開設的中成藥配製處方,受到了嚴格的限製和衝擊,未經註冊不允許派贈。因此,立足靈性主義的傳統信仰醫療體系,與立足於科學主義的現代醫療不免格格不入。
1、 乩示贈藥
早在民國時期,金蘭觀的乩示配藥活動就相當頻繁,主要是使用中草藥對治各類病情。試舉數例——1942年9月乩示一個處方:「脈華氣升嘔不成,宜用:瓜蔞皮八錢、天竹黃二錢、杷葉錢半、羌活二錢、黃芩三錢、甘草八分。少少平氣,自取也,明之福。」1942 年10 月16 日又開出兩個處方:「 香事妙,然欲明白,初以小小見智,智生則大,大則守,其中陰陽,惟人能悟,其室十朋之龜也,明之。忌忽及不切實,要。既得勿棄,二義為本也。以道正秋深矣,可用:川連三錢、枝子二錢、菊花四錢、桑葉六錢、薄荷二錢、大黃二錢、甘草四錢、吳茱一錢、可分次飲之,見行便有妙,其中乃妥。( 妾) 可用:大黃三錢、蒙石錢半、瓜蔞二錢、附子二錢半、黃柏二錢、甘草三錢。水四碗煎一小小溫咽自然妙也,重九將至,其能明道乎?」
1985 年,金蘭觀經停乩十年後,重新開鸞,允許道眾問醫治病。是年10月3日首次為香港道眾開出藥方,「錫汝金蘭觀靈符一張,可誠奉家中神案上,早晚香茶,月之初一、十五可素品解花為合,若至誠可保平安;內用歸頭三錢、菖蒲三錢、遠志三錢、連翹二錢、茯神三錢、桑枝二錢、甘草一錢可也。又間用之,少外出為合。」隨後金蘭觀在每個週末的扶鸞活動中,也會根據信眾的需要,不時開出不同的藥方,或是針對集體性的防治,或是針對個人的治病之需求。乩示派藥方,也成為金蘭觀吸引、引度道眾的重要方式之一。
2、配製藥方
金蘭觀在廣東汕頭濠地時,就根據仙佛乩示配製出各類的中成藥方,救助世人無數。遷至香港新界元朗現址之後,開始自配中成藥,免費贈送。自1971 年以來,金蘭觀壇主降鸞對配製藥方頗多明示,特別是對於每一類成藥的藥性及用法、藥材的選擇,都有較詳細的開示,並要求醫藥部的醫師根據藥性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23 卜應天壇主降鸞乩示了四種「金蘭效方」,「儘量採用中土成藥,若成藥應治未充所適,亦可用方味全之,以利便病者,而費用亦較宜也」。其中「 金蘭吉茶」主要抓取「X、防風、X、黃芩、X、茅根、X、生薑八味,量均切細入紙袋,備人取用」;「跌打止血散、無名腫毒之方,是用茶油慢火將藥煎至焦,取油為用」;「用爾潮特產益母草洗淨曬乾,入香附十分之二,當歸十分之一,共研細末稀糊成丸,此專治婦女百病,甚為應效也。又用洗淨生薑成塊,入正川連十分之二,木香十分之一,用砂煲用水久煮至水乾,去川連、木香,取薑曬乾為用,用之時用刀細切,用水沖沸,亦可研末為用亦合,此治食積痢疾、腹病嘔瀉皆效」。1971年10月6日乩示「今增一方,專治癆嗽久嗽,老人痰嗽,以備藥處之用,方以款冬花為君,鼠曲草、熟地為臣,蜜如紅豆大,名之『太清丸』,可預成之,為合」。1971 年11 月19 日乩示「『保寧丸』可候新者曬乾,後與前者一同研成細末,用稀糊為丸大x,糊以面為主,但丸之外面需滑以利吞服,服法每次十丸,x水或清茶下之,小兒減半,孕婦無忌,專治心腹絞痛,山嵐瘴氣,嘔吐泄瀉,食積氣痛,膈噎脹滿,久痢後重,風寒等症,可照太乙油或璜之」。1973年4月23日乩示「金霞丹主治:久瘧症瘕,瘰癘惡瘡,癆瘦風虛,遺帶淋痔,添精益髓,強骨壯筋等症,日可二服,每次十丸,滾水送之為合」。
與金蘭觀接待人員攝於道觀廟門前
四十多年來,金蘭觀一直送贈的中成藥,如伏虎丸、保坤丸、保寧丸、金霞丸、太乙油、金蘭吉茶、和胃茶、金露飲等藥品的藥效,都有善信大量的臨床驗證過,被證實相當有成效。這些中成藥還遠傳到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後來的金蘭觀也將草藥湯劑加以改良,採用由水提法製成之成藥飲片(沖劑)配藥,即沖即飲,方便善信(金蘭觀編,2005:26 - 27)。不過自2011 年香港特區政府頒佈了中成藥法規,要求中成藥要化驗,加上金蘭觀捲入爭地權的官司,這項善舉也不得已停止了。
3、贈醫義診
2002 年10 月,金蘭觀根據乩示,正式開設醫務部,並於12 月正式對外義診。金蘭觀延請多位註冊執業的中醫師和專業西醫護理人員,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給香港信眾治病。十多位醫務部值事由病人登記、叫號、配藥等一手包辦,除了正常應診,每當壇主賜藥給值事壇生善信,醫務部即時加重工作量。醫務部也開展拯災行動。如1998 年長江水災,2008 四川汶川地震,醫務部攜帶大量自製的中成藥,組織人員前往災區賑災。醫藥部還嘗試在金蘭觀外設贈醫試點,並因此吸引了香港本地善信對於金蘭觀的支持。神明的乩示還要求贈藥處所開出之方應有存底,對病者姓名、性別、病目及其年齡可隨筆於其方之底頁,以備考錄。
在金蘭觀開展的贈醫施藥實踐中,我們很清楚看到其所鼓倡的「 靈性醫療」 的個性。在壇生及善信看來,靈性醫療才是實物醫療的基礎,而實物醫療只是靈性醫療的表徵。因此,金蘭觀其所開發的各類中成藥方和藥湯劑,並非金蘭觀的中西醫師根據實際經驗而創生的產品,而是「上天慈憫世人,勸人小心飲食健康」,並「承蒙祖師恩澤」賜予的「濟世仙方」(金蘭觀編,2005:27)。金蘭觀的中成藥,由此被附著了「靈性」,並非普通的「中藥」,而是獨一無二的「神藥」。在金蘭觀的主旨中,「醫病」與「醫心」其實是一體兩面的關係(金蘭觀編,2005:122 - 124),施醫診病,本質上「以術養道」「由術弘道」,是濟世度人的法門。
(二)紫霞施澤
「紫霞施澤」是金蘭觀於每年七月普度時節特設的超度薦祓法會,與傳統的「盂蘭盆會」的普度有所差別,屬於「 別度」,主要超拔對象是金蘭觀的壇生善信及姻親戚友之亡靈,以期慎終追遠,敘及十倫,弘揚孝道。24 早在香港九龍福佬村的金蘭行宮時代,就有了紫霞施澤活動,至今持續有60 多年了。早期的紫霞施澤並未明確固定七月份哪日,主要按壇主乩示行事。如1957 年8 月11 日(農曆七月十六日),壇主卜應天祖師乩示農曆七月廿三日正式舉行「紫霞施澤」儀式。因受限金蘭行宮條件,當時的儀式比較簡單。25金蘭觀現址落成後,壇主卜應天於1971 年8 月乩示了紫霞施澤經法儀式。261972 年7 月乩示對紫霞施澤的道場鋪排、法具、醮樂也有明確的說明。27其後金蘭觀經歷十年停乩後,又於1985 年開鸞。但紫霞施澤的科儀規範大同小異,差異不大,顯見了其延續傳統的頑強活力。
( 三)求赦民難
「求赦民難」是一項體現金蘭觀「濟世主義」情懷的法事活動,主要由金蘭觀壇生參與集體誦經法會,「乃至誠為民眾消災解難、積累功德之舉,且能修養自己,消弭業障,上可顯先袓,中為自身築福,下則可蔭兒孫」(金蘭觀編,2005:15)。求赦民難法事的善款收入,主要作為施醫贈藥的經費。
早在20 世紀70 年代,正逢中國大陸「文革」動亂時期,金蘭觀喬遷新界元朗新居,便借助壇主卜應天降鸞,縱論天下政經形勢,聲稱「天下治亂,非亂則治,未有治亂之可共存者也。兩勢消長,非長則消,未有消長之可永平者也,今以一己之見而以人之見必同,以一力之微而求時勢之必轉,此聖人未敢曰能,況羔羊者哉」,因此為求渡過劫難,恩之於民,「而我壇求赦民難之誠,豈可不特者也」。
彼時,金蘭觀萬象更新,重點是贈醫贈藥活動。至於求赦民難法事,並未及集體用力,活動形式主要是由經部人員習讀《孝經》《陰符經》《心經》等經典。
自1976 年- 1985 年十年間金蘭觀陷入內部人事紛爭停乩,「 求赦民難」 法事未再進行。直至1985 年金蘭觀恢復扶鸞之後,才於10 月23 日乩示重新明確了「 求赦民難」法事的道場佈置、演誦經典、儀軌規範、舉辦時間等事宜,就此該法事又得以延續。28 目前金蘭觀於每週日開乩日(每月第一個星期日為值事會會議)的下午二時舉行開經法事。凡參加壇生必須提前三日齋戒,虔懇潔心,穿上全套整齊潔淨道袍(包括道帽、懺衣褲、白襪、道鞋),以表至誠(金蘭觀編,2005:15)
(四)靜坐氣功
1994年7月,金蘭觀根據呂純陽、李道明兩位師尊的乩示,開始教習氣功修持。29 1996 年10 月13 日壇主龔中成乩示「在金蘭觀舉行修真課程,最是首要之務。二玉有方,宜合力推行,全體壇生都應參加」,金蘭觀開始由關祐行主席、陳在昇副主席、籌劃修真事業。2001年10月14日又遵照龔壇主「 出師有命」「 首重修真」 的乩示30 ,面向香港社會舉辦課程,以幫助時人解決身心性命修煉問題。為此,金蘭觀專門成立了教功組。根據金蘭觀的乩文資料,筆者略作電腦統計,其中乩文提到「修真」的內容,1997 年145 次,1998 年188 次,1999 年175 次,2000 年137 次,2001 年17 次,2002 年99 次,2003 年48 次,2004 年70 次。乩示有關「修真」的反複提示,對於金蘭觀近期一直重視「內養」的修道法門,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
金蘭觀氣功班課程,分有動功及靜功,按階段及層次學習推進。課程理論與實踐兼重,分為初班、中一及中二班。每班課程為十二節,每節約一個半小時,由金蘭觀資深道長擔任導師,有教無類,費用全免。
金蘭觀開設的氣功課程初班,先由動功採氣法為入手,利用陽升陰降之機理,通過吐納法推動氣液升降,從而達致強身健體。中一及中二班為初班課程的逐級延續,在身體轉趨強壯的基礎上,再以深入淺出、輕鬆自然的方法,有系統地介紹道家靜坐氣功功法,主要從正確坐姿、入靜步驟及方法等開始,練習下手基本功,詳細解說道家修真的知識和功理,特別注重理論方面的研究,並從實踐中揣摩學習,逐漸達到真正的身心舒鬆康泰。
金蘭觀教授的修真靜坐基本目錄,包括:正確坐姿、收功法、練功喜忌、入靜目的及作用、輔助入靜方法、靜坐時間長短論、深靜要素、靜坐用品及作用、放鬆、呼吸在修煉之作用、矯正法、觀空法、呂純陽師尊賜示初修之法、呂師尊談清靜與精氣神之關係。
由於口碑不錯,香港民眾參與氣功班的學員與日俱增,單是2005 年4 月-8 月,新學員人數已近500 人。2001 年- 2005 年共5 年間,金蘭觀先後與香港製衣業訓練局、承中中藥港、香港道教聯合會、以及一些中小學等單位,獨自承辦和合辦了77 班不同程度的班組。2005 年4 - 7 月金蘭觀對300 多位初班學員進行調查,結果有81.29% 的學員是為改善健康而來,23.02% 是為瞭解道教而來,36.69% 是為了道家氣功而來,35.97% 是受親友推薦而來( 金蘭觀編,2005:29 - 31)。
與靜坐氣功課程相配套,金蘭觀還針對氣功學員開設了輔助的德育課程。德育課的設立始於2003 年4 月香港荃景圍初班,目的是尊崇壇場祖師所告誡的「心病還須心藥醫」「上醫治未病」等理念,而德育課便是「 心藥」,可以起「治未病」的作用。2005 年的調查結果表明,通過德育課程,有84.89% 的學員對德育課感興趣,20.14% 學員認為與家人相處融洽了。76.26% 的學員明白了一些養生之道或道教知識,46.04% 學員比從前隨和或不執著(金蘭觀編,2005:32)。
綜上所述,金蘭觀採用「雙管齊下」方針,兼治「 未病」「 心病」,通過靜坐氣功課程和德育課程的雙結合,倡導「養德為體,養身為用」,從而成功地吸引了香港民眾對於本土道教的關注,有力地拓展了金蘭觀的弘道事業。
圖6 與關主席( 右) 和陸毅副主席( 左) 談修真、修身課程
五 香港金蘭觀的「信仰位育」教育
從2000 年至2013 年共14 年期間,香港金蘭觀為度化善信,共開設了一系列以保健、修身、修真為內容的養生課程。這些課程講義具有重複性也有延續性,充分體現了金蘭觀在推動香港民眾之身心靈健康方面的用心與盡心。而這一系列養生課程的規劃與成效,也展示了金蘭觀對於「得當」與「得體」的「信仰位育」教育的執著追求,以期有效地適應香港現當代工商社會的轉型。
(一)保健課程
金蘭觀的醫療保健課程(表1),主要涉及春夏秋冬四季的保健養生、各種身體內臟器官的護養、治未病的措施等。課程雖然是一些中醫養生的常識,卻彰顯了以「修命」為基礎的道教養生理論,並將「身」的健康提升到「修身理國」的崇高位置,體現了道教傳統「長生久視」思想的認知與認同:「重視健康,是向家庭負責,向親友負責,向事業負責,向社會負責,向邦國負責的高尚行為,是無私的情操。」在《介紹篇》中,講授者聲稱:「要保持身體健康,防止疾病發生,必須先明白致病的原因及增強體質的方法:主要通過精神調攝( 修真),鍛煉身體,飲食起居適度,避免過度勞逸,並採用適當的藥物,以增強自身的體質,提高正氣的抗病能力,保養先天真氣,卻病延年,從而達到安而不病,怡顏養性,逍遙自在的目的,以期達到歧伯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所言: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表1 醫療保健課程目錄
課程年份 | 課題內容(阿拉伯數字代表次數) | 總次數 |
庚辰年 (2000) | 介紹篇、眼睛的保健、飲食與健康、預防中暑、耳穴的保健、鼻敏感的防治(2 次)、秋燥食療、便秘的防治(2 次)、感冒的防治 | 11 |
辛巳年 (2001) | 感冒咳嗽非小事、仙方妙藥太乙油、醫食俱佳枇杷果、仙方妙藥和胃茶、厥證的防治(2 次)、預防冠心病(3 次)、仙方妙藥金露飲、秋燥飲食保健、固本培元(2 次) | 13 |
壬午年 (2002) | 固本培元(3 次)、醫道還元、夏天飲食保健、肥胖與健康、暑症的防治、中醫養生理論、暑濕傷脾的防治、氣對人體的影響(2 次)、重視糖尿病(2次) | 11 |
癸未年 (2003) | 感冒的防治、強肺護體活水源頭、真善美(2 次)、暑濕的防治(2 次)、夏天皮膚濕疹的防治(2 次)、防病勝於治病(2 次)、腎精虛損腰脊痛(2次) | 12 |
甲申年 (2004) | 禽流感的預防、憂鬱損健康(2 次)、道耀人間專題講座、鑒貌辨色知健康(2 次)、土霸的防治(2 次)、醫食同療(2 次)、秋天論肺與防治(3 次)、冬天須補腎(2 次) | 14 |
乙酉年 (2005) | 四時感冒的防治(2 次)、脾胃乃健康之本(3 次)、心臟病的防治(3 次)、英雄也怕疾病磨(2 次)、正確認識感冒 | 10 |
丙戌年 (2006) | 健康自在之道、虛症辨治、辨血症、辨陰虛症、辨陽虛症、預防中暑、病是吃出來的(2 次)、肺氣虛的防治(2 次)、冬至一陽生:升陽補腎湯 | 11 |
丁亥年 (2007) | 讓生命的經絡歡暢地奔騰(2 次)、暑濕的防治(3 次)、略談秋天養生保健(2 次)、仙方妙藥金露飲、略談冬天養生保健(2 次) | 10 |
戊子年 (2008) | 防流感仙方講解、脂肪肝的防治(2 次)、吐瀉的防治(2 次)、暑濕的防治(2 次)、秋燥的調理(2 次)、飛騰八法(3 次) | 13 |
已丑年 (2009) | 醫道還元(2 次)、警愓流感(2 次)、中暑治療法(2 次)、舒肺經四方轉、冬天要補腎—足少陽腎經(2 次) | 8 |
庚寅年 (2010) | 心悸的防治(2 次)、預防中暑、中暑的中醫穴位治療、秋天養生保健(2次)、冬天養生在於「藏」(2 次) | 8 |
辛卯年 (2011) | 氣功防治感冒、聆音察理知健康(3 次) | 3 |
壬辰年 (2012) | 和解少陽、睡眠與夢、夏防中暑(2 次)、奇經八脈談督脈(3 次)、秋燥的調理(2 次)、冬藏養腎經通(3 次) | 10 |
癸巳年 (2013) | 養氣頤神(2 次)、感冒的防治(2 次)、夏防中暑(2 次) | 6 |
( 二) 修身課程
綜觀金蘭觀十多年的修身課程目錄( 表2),主要涉及幾方面的內容: 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的解詮( 孝道、三綱五常)、佛教的因果報應理論的發揮、五經之首《周易》和佛教經典《般若心經》的詮讀、以及金蘭觀壇旨的詮釋等。一系列修身課程的安排,突出了金蘭觀作為一個倡導濟世、救世的「濟度道教」團體的基本特徵。比如在宗教教義方面,金蘭觀突出了以道教為體,兼及儒釋的「三教合一」的信仰取向,除了堅持生活化、通俗化的解經路徑外,更主要是借助乩示等神啟方式代天宣化、淑世救劫; 在宗教儀軌方面,則揉合了靈性信仰和道德理性的兩重向度,既重視天人的直感溝通,更借機「主善為師」,以期「喚醒群蒙」「拯救原靈」。
表2 2000-2013 年金蘭觀修身課程目錄
課程年份 | 課題內容(阿拉伯數字代表次數) | 總次數 |
庚辰年 (2000) | 五倫、五倫之首: 孝、愛護子女、教育子女、再談教育子女、孝道與師道、尊師重道、「紫霞施澤」談孝道、關於教育的兩方面(2 次)、三綱五常、明因果知報應(2 次) | 12 次 |
辛巳年 (2001) | 明因果知報應(9 次,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擇善而行害、立願持戒、順天理而行、消災解業、孽障褔報、立功立德立言、清正身口意、行陰功陰德陰騭、謹言慎行)、五倫之大義:忠、忠孝為行道之始、五常:仁義禮智信 | 12 次 |
壬午年 (2002) | 地獄的介紹:明因果知報應之十三、主善為師、貞義禮和、行善積德,趨吉避匈、貞義禮和、「紫霞施澤」談報恩、知書識禮守本份、和氣致祥(3 次) | 10 次 |
癸未年 (2003) | 道德蘭馨:再談和氣致祥、明白天意,適可而止、勸君快上救生船(7 次、六度般若、精晉勤專久、自皈依、上乘菩提、廣積善德邀天眷)、再談「紫霞施澤」、與天地合其德、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厚德載物 | 12 次 |
甲申年 (2004) |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人為天地之心、人和最貴(6 次,結義金蘭、克己奉公、顧大局識大體)、破除「人」「我」的執?、「紫霞施澤」頌師恩、修德為本 | 11 次 |
乙酉年 (2005) | 努力改變命運,改造性格、改造命運、「說好話」與改造命運、在群修中行善積德、「紫霞施澤」談移風易俗、「紫霞施澤」與眾不同、八識與轉識成智、談續轉識成智、再說因果業力、三談轉識成智 | 10 次 |
丙戌年 (2006) | 談《萃卦》的凝聚與團結之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9 次、般若只在世間覺、般若境界、信願行與戒定慧、觀照以達實相、在觀照中認識自已、我在那裡?走向彼岸) | 10 次 |
丁亥年 (2007) | 談《晉卦》的努力上晉之道、求「晉」的六種態度、重?《孝經》迎施澤、《般若心經》淺解(7 次、六度般若與褔慧雙修、六度般若與公德、心的修行、度一切苦厄、如何度苦厄、心懷慈念一如來、附錄資料:悟達國師人面瘡的故事) | 10 次 |
戊子年 (2008) | 談《豫卦》和樂與防逸之道、《般若心經》淺解(6 次、觀自在菩薩、五蘊皆空、色空真相、一切隨緣、真空妙有、妙有的真空)、觀天化民談《觀卦》 | 8 次 |
己丑年 (2009) | 觀天化民談《觀卦》(續)、在逆境中認識自己、《般若心經》淺解(6次、永恒之謎、十二因緣、斷滅十二因緣、也談假我、戒精嚴脫俗塵)、再談「紫霞施澤」、紫霞施澤敘及十倫 | 10 次 |
庚寅年 (2010) | 《剝卦》與《復卦》之比較(2 次)、不學禮、無以立、《陰符經》故事、端午忠孝節、赤兔馬之死、不可思議的法界、齋戒與四禪八定、六如:夢幻泡影露電、《比卦》講唇齒相依、《比卦》對修真修身的意義、《比卦》的群體精神、端陽節:紀念忠心耿耿的屈原、俯首甘為孺子牛、再說孝道故事、無明皆因貪瞋痴、《般若心經》淺解(29-31 課)、齒列雁行兄弟情 | 19 次 |
辛卯年 (2011) | 壇務繁忙暫停 | |
壬辰年 (2012) | 壇務繁忙暫停 | |
癸巳年 (2013) | 也談《頤卦》、談《頤卦》各爻含義、《頤卦》精神:慎言語(三緘其口)、頤卦精神、再談慎言語、不公平就是公平、黔類夫婦之正氣 | 6 次 ( 目前 ) |
(三)修真課程
從2000 至2013 年共14 年,金蘭觀關於修真課程的規劃與安排(表 3),同樣是一種追求「聖凡兼修」「天人共辦」的養生實踐模式,即:一方面將金蘭觀神明關於修真行道的乩示文本,直接作為金蘭觀修真的基礎課程,以強調「 肩負代天宣化,修真行道、着書立說,喚醒群蒙,修身修真,功高德高」的使命;另一方面陸續開設了「道德經與修真」「 陰符經解」「 修真圖註釋」「 內經圖補註」「內修精氣神」等涉及內丹修煉的實用課程,以強化金蘭觀修身修真的經典依據。
應該說,金蘭觀嘗試的養生弘道模式,既追求外在超越的神秘見證,又重視內在超越的身心體證,兼顧了神啟乩示(聖凡溝通的靈性感知)和經典修真(性命雙修的理性要求)之兩翼。用壇生黃堅強在「一縷道緣」的體證感言,金蘭觀的身心靈養生方式,就是尋求一種「神人溝通的樂趣」以及「神仙教化」的情趣,即金蘭觀乩示對聯所提示的修真養性之義理:「求清風半榻登山涉水為着修真何用別方去,有古意幾楹剪竹移花適宜養性可以從這裏來」。「人生悲苦困頓,不因修道而稍免,反而有增無減。然而保持一份遣玩的興致,順逆窮通,自是舉重若輕,不以為苦。修『 安樂、自在』,心無罣礙,得失兩忘,自是是非不入,毁譽隨意。『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如是,則天機逸興,觸目而生。」(金蘭觀編,2005:46-47)。
歷年《金蘭觀特刊》所載的修身修真乩文實錄,也啟示「神人溝通」和「神仙教化」是個體原靈「養生久視」「消劫除障」的根基──「勸從善勿迷苦海,述天機挽救頹風」「策勵壇人齊上晉,慈憫勸勉仙真情」「仙佛留下修真訣,欲脫凡塵此中尋」「身心健康由動靜,善養元氣法陰陽」云云。(金蘭觀編,2005:25)
在金蘭觀的身心靈養生實踐中,感奮「神人溝通的樂趣」,還體現在教團對於主持開乩壇主的修真規範。如《開乩日具體注意事項》的相關條款,對於壇生的修真靜坐功夫有嚴厲的約定:「 丙、約十二時許,乩事結束,金蘭觀遵 壇主囑進行修真靜坐,全體壇生均應暫時放下手上事務,積極參與;丁、修真靜坐後,金蘭觀設有修真理論課程、修身課程、保健課程,每周輪換,以講述基本道學知識為主,課程乃依據 師尊、壇主指示進行,俾壇人能進一步提高自己,故全體壇生善信均應參加。」(金蘭觀編,2005:15)因此,在組織形態上,除了觀壇負責行政的值事會(對外組成董事會)外,壇生作為儀式專家接受神明的乩示,就成為整合壇場事務的關鍵性人物,並構成了觀內弘道的骨幹和主力。
表3 2 0 0 0 – 2 0 1 3 年金蘭觀修真課程目錄
課程年份 | 課題內容(阿拉伯數字代表次數) | 總次數 |
庚辰年 (2000) | 介紹篇、眼睛的保健、飲食與健康、預防中暑、耳穴的保健、鼻敏感的防治(2 次)、秋燥食療、便秘的防治(2 次)、感冒的防治 | 11 |
庚辰年 (2000) | 李道明師尊傳山根湧泉之秘、修真傳道論:論水火第七之二、李道明師尊細談性命玄關、誰是真我?(1 -2 課)、海潮、李道明師尊談增減還原(1 - 2 課)、月潮對修真的影嚮、呂純陽師尊概談修真(1 - 2 課)、上清道尊談七返九還、李道明師尊賜示北斗河關(1 -2 課) | 14 次 |
辛巳年 (2001) | 內修精氣神(1 - 13 課) | 13 次 |
壬午年 (2002) | 內修精氣神(14 - 25 課) | 12 次 |
癸未年 (2003) | 內修精氣神(26 - 30 課)修真圖註釋(1 - 6 課、補遺) | 12 次 |
甲申年 (2004) | 修真圖註釋(1 - 10 課)午時站樁功、內經圖補註 | 12 次 |
乙酉年 (2005) | 陰符經解(1 - 7 課)、修真圖註釋(11 課)、天罡北斗 | 10 次 |
丙戌年 (2006) | 自家水之一、橐鑰(1 - 2 課)真土、兩重天地、有心無心、陰陽步、修真課程 | 10 次 |
丁亥年 (2007) | 道德經與修真(1 - 9 課) | 10 次 |
戊子年 (2008) | 道德經與修真(10 - 16 課)、修中丹要旨、陰陽五行步 | 9 次 |
己丑年 (2009) | 道德經與修真(17 - 23 課)乩文批註(1 - 2 課) | 10 次 |
庚寅年 (2010) | 道德經與修真(24 - 33 課) | 10 次 |
辛卯年 (2011) | 壇務繁忙暫停 | |
壬辰年 (2012) | 道德經與修真(34 - 42 課) | 9 次 |
癸巳年 (2013) | 道德經與修真(43 - 48 課) | 6 次 (目前) |
民國著名學者潘光旦曾提出了「 社會位育」 的社會學概念, 認為「Social adjustment 為社會位育,在《中庸》中」『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義。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潘光旦,1926、1927)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而教育旨在使人回歸到「 安所遂生」 的得當位育(潘光旦,1933)。「 位」 象徵一種秩序性,體現了周邊環境對於生命體的規範,而「育」代表一種調適性,強調主體的自我調節與適應,以及努力改變周邊的環境以適應自身的進步。?育應當促進個體自身內在的位育追求、以及個體、群體、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其中,文化位育的過程(位育化),既包括固有文化的革故鼎新,也含攝外來文化的吸收調和,最後形成「文化自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位),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育)。
顯然,香港金蘭觀所推動的靜坐養生功法,以及開設保健、修身、修真課程,正是一種謀求「信仰位育」的教育模式,即透過「位育化」的生命體證和代天宣化,以期達到「天人溝通的樂趣」、體知「神仙教化的感動」之境界。
《呂氏春秋 勸學》稱:「 為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因此,道壇借助諸天神明的降壇乩示,喻示着神聖世界對於世俗世界的一種秩序的規範(以安其所),代表了一種「 理勝義立」 的「依位而育」方式,是一種「 順時施宜」「喚醒群蒙」,以期恢復凡塵社會的和諧的人格教化。對於「蒙蔽本性」「期待拯救」的生命個體(原靈)而言,個體自身參與的保健、修身、修真的養生實踐,則是一條自我調適之路,一條追求兼及內在超越(身心健康)與外在超越(聖靈濟度)的信仰之路。
毋庸置疑,外在的神明乩示與自身的修真養性的雙向兼顧,本質上承傳的是中國「 神道設教」的文明傳統,即「 聖人法則天之神道,本身自行善,垂化於人,不假言語教戒,不須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觀化服從。」(《易.觀》)信仰位育教育是否得當,既取決於扶鸞乩示的神道活動是否合乎中道,「勸從善勿迷苦海,述天機挽救頹風」,也取決於設教者能否依理實修,讓「身心健康由動靜,善養元氣法陰陽」。而天下「服教」或「合道」的過程,不僅僅是宗教傳布空間上的「過化」,還是人格完成上的「位育化」,從而達成「安所遂生」的生命教育,亦即醫病醫心。
在長年的身心靈養生實踐中,金蘭觀積極探索「位育化」的道教信仰教育之路,以期修真養性,如此心路歷程,不妨從金蘭觀編寫的修真歌曲《金蘭救生船》(鄧少冰編曲詞,調寄「搖船曲」,上下兩段)中管窺蠡測:
兄弟姊妹來(同)修真啊,在金蘭(同駕駛)救生船;兄弟姊妹來(同)修真啊, 在金蘭( 同駕駛) 救生船; 金蘭救生船是道德( 大道) 救生船。三千功果圓滿了,我們一同回故鄉。蓬萊仙境(人道未了),沒有災劫(仙道難全)。三千功果滿啊,我們一起回故鄉。三千功果滿啊,我們一起回故鄉。我們一起回故鄉。(金蘭觀編,2005:6)
大體而言,金蘭觀積極入世、救世的修身修真實踐,較成功地實現了生命之身心靈的健康安頓,代表了一種較為「得當」「得體」的「信仰位育」教育的嘗試。這種「信仰位育」教育,應當是當代「濟世道教」團體得以獲取新信眾、成功擴張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
六 餘論:關於「修」的宗教人類學研究
以上,我們透過香港金蘭觀的史料梳理,特別是借助數十年的乩示文本分析,大抵知道,我們很難根據當代學界之慣常的道教派別分類,將金蘭觀簡單地歸屬於所謂的全真道教、南宗道教、正一道教等門類中。毋寧說,金蘭觀既傳承唐宋以來金丹道的養生修持傳統,也融攝了近世「 濟(救)度宗教」團體如民間道門(教門)之濟世主義的人文情懷,具有強烈的「綜攝主義」之宗教氣質,一定程度上也是近世中國「宗教本土運動」或「宗教復振運動」,或者稱之為「 濟(救)度宗教運動」 31 的重要組成部份或歷史性延續。金蘭觀所積極推動的贈醫施藥、靜坐氣功、修真課程、扶乩教化等身心靈的養生實踐,兼顧了乩示神啟(聖凡溝通的靈性感知)和修身修真(性命雙修的合理要求)的「信仰位育」模式,堪稱是一種新興道教運動,或者可冠之為「濟度道教」。就金蘭觀所呈現的綜攝主義和濟世主義的特點而言,它堪稱與其他「濟度宗教」團體同屬於一個宗教復振思潮和新宗教運動的陣營,具有共同的「宗教氣質」和文化品格,從而與仍然由專業道士掌控「儀式權力」和「管理權力」的中國傳統道教團體(如中國道教協會),更不能量齊觀。
此外,若從宗教發生學的角度而論,中國道教養生修持傳統的傳承,以及以「濟世度人」為向度的「信仰位育」教育的革新努力,仍然是推動當代道教團體保持文明本色和復興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特別是當代自我調適與轉型的前景,無疑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當然,香港金蘭觀近年來捲入一系列的地權產權官司和被迫取消中醫處方成藥的有效推廣,堪稱錯綜複雜,百感交集,或許可視為百年來潛流於民間社會的「新道教」運動或「 濟渡道教」 團體,在直接面對資本主義商業力量和現代西式文明體系時的尷尬命運的隱喻。在「全球化」的處境下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被剝奪感、受挫感或苦難感的群體情緒,也一直在新興的本土宗教團體內部彌漫和凝結,從而形成刺激本土宗教復振、維持被身體化的儀式傳統(如扶鸞)的外在動力。不過,盡管金蘭觀主要偏重於扶鸞等靈性力量來獲取皈信知識、信仰認同方面的智力支持並取得了顯著的宣教效果,但也由此多次引發了本土宗教團體內部的治理能力危機,並成為解構團體內部價值認同的雙刃劍。由於篇幅的原因,我們無法再作更為深入的專題探討,但這並不意味着對存在問題的漠視。這些客觀存在的宗教內部治理問題和體制問題,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立足於神秘主義或靈性主義的宗教體證或靈修方式,既是引發濟度道教團體熱心於濟世度人的動力根源,也是阻礙濟度道教團體在自我治理體系方面邁向理性化、規制化的壓力門閥。
最後,透過香港金蘭觀的個案分析,我們略略可知,新道教團體一方面借助於以對話方式為特色的「神啟」學習,另一方面借助於以身心規訓為內涵的「修行」學習,既完成了成為一個「修道人」人格提升的心路歷程,也踐行了道教團體自身之濟世度人的社會理想。新道教團體的神啟學習和修行學習,作為本土的「宗教復振運動」的一部份,更是展示了以復歸、鼎革傳統為主導方向,並謀求保存自身文明體系的歷史慣性。而這種源自傳統續存和革新的修習路徑,對於我們深入反思關於「 修」 的宗教人類學研究,32 即思考「 修」 或「修行」作為一種「靈性習得」的文化機制和信仰邏輯,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Prasenjit Duara,「The Discourse of Civilization and Pan-Asianism,」Journal of World History,12:1 (2001), pp.99 – 130, reprinted in Sovereignty and Authenticity: Manchukuo and the East Asian Modern.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3, pp. 89 –129.
香港金蘭觀編:《金蘭特刊. 癸未年(2003)紀念特刊》。
香港金蘭觀編:《金蘭特刊. 乙酉年(35 周年)紀念特刊》。
陳景熙、張禹東,2011。潘光旦:《生物學觀點下的孔門社會哲學》,原文刊於《留美學生季報》第1—卷第1.3 號(1926 年3 月,1927 年1 月)。
潘光旦:《教育與位育》,《華年》第 2 卷第 43 期(1933 年10 月25 日)。
張鴻基:《迷信荒誕的陳濟棠》,《民國春秋》1944 年第1 期。
游子安主編、危丁明採訪編撰:《道風百年—香港道教與道觀》之《金蘭觀》章節,香港: 利文出版社,2002。
鍾貫豪:《紫靖閣與金蘭觀—香港潮籍道壇互動個案研究》,載陳景熙、張禹東主編:《學者論德教》,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陳景熙:《從潮汕到香港,從乩盤到互聯網—香港金蘭觀源流與乩文傳播》,載陳春聲、陳偉武主編:《地域文化的構造與播遷:第八屆潮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
宗樹人:《民國救世團體與中國救度宗教: 歷史現象還是社會學類別?》,載金澤、
陳進國主編:《宗教人類學》第 3 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陳進國:《宗教救度團體的本土運動與全球擴展──宗教人類學視野中的一貫道》,載台灣《一貫道研究》2012—2013 第一卷、第二卷;簡體版載於王銘銘主編:《中國人類學評論》第22 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游子安主編:《道風百年—香港道教與道觀》,蓬瀛仙館道教文化數據庫出版,2002。
1 比如,海南定安縣的文筆峰玉蟾宮,是2006 年新立的「南宗宗壇」。近年來在海南道教協會會長陸文榮的宣導下,積極開展南宗道教的復興規劃與實踐,包括南宗經典、齋醮科儀等的編修。
2 關於香港金蘭觀的歷史研究,最早有遊子安、危丁明(2002:212-127)、鍾貫豪(2011:586 -591)、陳景熙(2012:105 - 121)等人。
3 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創造了「救世(贖)團體」(Redemptive Societies)一詞來指稱晚清民國的民間教派宗教運動,認為它們是來自中國教派主義和融合主義的傳統,並繼承了普世主義和道德自我轉化的使命(2001:99–130;2003:89-129). 宗樹人(David A. Palmer)進而主張保留「救世團體」,特指英文中的「Redemptive Societies」,而以「救度宗教」作為「Salvationist Religion」──來指代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學分類,即「一個有卡理斯瑪魅力的教主或者神直接的啟示;千禧年的末世論;道德教導;非歸屬性的、自願的救度道路;通過治療或者是身體修煉的體驗;通過功德、傳道或者慈善事業來向外傳播。所有這些因素是互相聯繫、互相增強的。」在救度主義的架構下,「救度宗教」可以指稱中國歷史上眾多教派(2012);陳進國(2012)則從宗教本土運動的理論視角,視近現代的民間教派運動為「宗教救度運動」(Movement of Religious Salvation)。那些以重整傳統文化為目標的「宗教本土運動」同樣有三種傾向性:1 靈性型、2 理性型;3 混合型,並往往因應時勢而在理性主義或靈性信仰之間左右的移動,而不會一直保持某種恒穩的「宗教氣質」。而近現代香港道堂的脈源有相當大一部分源於近世救度宗教團體——先天道道脈(遊子安,2002:20),具有強烈的濟(救)度色彩,被融攝和統合進香港道教聯合會,堪稱是「濟(救)度道教」(按:度通渡)。但在中文的語境中可能用濟度(濟世度人)更符合佛教和道教共通的習慣用語。如《法華經‧ 方便品》:「終不以小乘濟度眾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歸心》:「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清張元賡《張氏卮言‧ 八卦田》:「子生前曾為道士,奉我香火甚虔,今當濟度。」當然《壇經‧ 咐囑品》也用「救度」一詞:「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4 本文有關金蘭觀的部分資料,直接取自金蘭觀的網頁:http://www.kamlankoon.hk/koon-frame.htm,為節省篇幅,不一一註明。所引乩文是經金蘭觀值事會同意並由文書主任廖雪梅提供,本文只註明日期。
5 參見1903年文字:「光緒乙未年(1895,二十一年)中秋夜,天市樓請仙。呂祖下降,見人頗誠,邀得八仙畢至,關帝亦臻。每開壇訓,道德論事。擬方掃百種之瘡痍,躋斯民於仁壽。時壇下同事七人,思營二宅。恭請楊公,幸而賁臨。卜築宅兆辰下。福雖未萌,而事稍遂。故捐資造觀,名曰金蘭。欲永遠崇奉,因記其事而歌其功。歌曰:昔日請仙翁,飄飄然而來閣。諸事賴以成,百診賴以闢。深矣,楊公恩大哉!呂祖德,蕩蕩無能名,淵淵不可測。吾輩沐其波,先民沾其澤,功高實難歌,如天曷有極。治子翁東旭、李灼華、陳默士、陳睡鶴、吳陽鵬、陳瑤石、吳茂生敬題。光緒癸卯年(1903,二十九年)五月二十日立。」
6 1936年6月至9月,廣東陳濟棠粵系與廣西新桂系聯合,以「抗日救國軍」名義開展反蔣運動,史稱「兩廣事變」。因蔣介石重金買通了陳濟棠手下空軍大隊,7 月司令黃光銳率領48 架飛機飛往南昌投奔南京。陳氏部下余漢謀等亦通電表示服從中央。陳濟棠被迫出走香港並旅歐。1937 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陳濟棠回國任國民政府委員、最高國防委員、戰略委員會委員。
7 1961年11月12日乩文:「辛丑年十月初五日晚恭候卜應天壇主。日光如箭月似弓,跡盡天人萬里中。暑雪雖難沾衣笠,剩來滿面有塵風。我乃卜應天壇主是也。本月十一日為桃祖述任之期,是日亥時正,同巡曹等雲過昂平,屆時我壇應備香花、清香、桔果,至誠表迎,至十二日亥時正面任法地,屆時亦應表送為要。此行黃牛之事,明之,可用本案可也。潘生進茶。
丙子(引者案:1936 年)離行丙戌(1946年)歸,山川人物覺多非。偏人誤我千秋義,盧墓個朝歎事違。按劍南天三十春,梅村丁亥詠時新。同僚盡道心似水,夜裡金蘭見故人。我乃秉玄是也。國琦別來無恙,幸慰,幸慰!今夜見爾,思及昔事,我之未能遵從一旨行事,以致大業烏有。捫心自問,是我自誤,後又差信傍人,致於壇義有缺,而未能照昔立言而行。若非壇主念我有功於壇,一一寬免,則我黃泉客路,不知宿向誰家。今晚見爾衣襟已濕,多言無補。我對金蘭未竟之願,可各各代我盡力,並向各位新進祝福。壇主恩期有限,揮袖一旁。來者生等多覺陌生,而總長知之最稔,此人當歸崗位,非終南人物也。民國以來,人不安日,而廣東得天獨厚,應有八年小拱,故此人應數而生焉,其來頭乃紫霞洞下,守山君三腳虎是也。( 秉玄即廣東陳濟棠大將軍)。」
8 1964年11月22日乩文:「卜壇主是也。能挽末世之習,彌頹風之尚者,其必有超群卓俗之氣也;不顧辛難之勞,堅誠積行之力者,其必有貞誠磊落之節也。是故今古豪傑之士,其能建絕世之功、創亂世之業者,氣節全之也。然近世之所重氣節者,亦鮮矣。苟儒教不能維存,道教不能繼守,則我國之至於今日不知以何言之也。而我禮義之邦,數十年之後,其x 野食而穴居者矣。我古聖賢哲之言,數千年之文化,其亦陵微者矣。由是豈不令人恞然哉。道教既有斯任,豈可不堅誠積行耶夫。況生等篤道有年,皆有超群卓俗之氣,豈可無斯心者哉。觀今港九道教之興,星邏各方之盛,誠為我教之柱石,苟能從事展發事宜,誠可挽末世之習,彌頹風之尚者也。然事宜之要,必須須先去自高之心,各守一隅之見,其相砌磋,互闡道義,集眾壇之妙,聚各方之玄,則我教當可大光。然以此之作,必先以執一方成範,早樹一竿,以招他者之望,起而合一,則其力之雄,曰之未能挽末世之習,彌頹風之尚者末之有也。我壇金蘭二字取義,以金石之言交天下之士,以蘭香之馥,醒沉欲之輩耳。至於此次籌建金蘭觀之事,亦作如是觀也。其建此之功,創此之業矣,貞誠之心久矣,不顧辛難之勞,其力亦多。然將來全成之日,有關我教發揚之要,豈獨潮人已也。」
9 1964年8月30日(農曆七月廿三日)乩文:「『為籌建達濠金蘭道觀啟:普天之下,五教原夫一體,信教由人,為善實無二致。當今道觀梵剎之興,概闢莊嚴,清淨之域,壯供教尊之殿,並作闡道之場,爾等每思宏構,欲完積願,又戒泛求。今承張君恭良於華人新村奉地四仟尺,為築呂師尊聖廟基地,現將荊茅粗剪,徑圍x 明,爾等已竭經營貞心,而工尚虧一簣,規模姑定,鼎建猶虛,因是木石灰釘,必於廣結善信之緣,椽瓦磚壁,諸多雅荷十方之力,圓弘瞻仰,同擒道光,即揮大海潮滴亦是檀波,而分上林一枝,莫非春綠,冀成金蘭道觀,矣惜長舌廣宣,而功果善因,爾等願與普天之下道侶共之。下書黃、鄭、黃合啟。募文余已代筆,而冊式印式爾文書等共商行之,以一五百為限,並集商行,分發收洽處,以黃生地址為合,各各行之,可少息。妙。文書之作,筆氣已勝前常,蓋因至誠而得智慧也,然此等之作,要在簡潔,以免勞人清神,故暫割愛可用:「啟者:達濠金蘭道觀至今已有六十餘年歷史,其中數年遠奉廣州,而於港亦已有廿餘年,爾等每思建廟中興,奈感x 力門徑初成,先時決踵締構彼信,今得張君恭捐屏山華人新村之地四仟尺為築聖廟基地,X 已將週圍粗動,特此奉達我壇壇生,協力襄成,共種善因,於亦我壇壇生之所x 興也,其新臨壇展商進行事宜,此致○○○金蘭黃、鄭、黃同啟年 月 日。』順付上籌建冊若干,但非壇生則不必函用冊可也。爾文書可照此大意取材成函可也。」
10 1967年3月21日乩文:「我教總會今既能成立,亦一快事也。……此事對我壇進展,亦是一機,我壇各生人等可用個人名義,前往參加,最少以三人為限,以博取其席位,作為將來對進行一切之呼應,各各明之。」1967 年4 月18 日乩文:「……可博洽各方印象,樹立人緣基礎,再而運用智靈手法,伏x呼應,伏線,有機當可搖身一變而成為聞者,不獨可為爾潮爭光,實亦可為我壇布發展之大道也。」
11 1964年10月11日乩示:「……我國宗教,古來有三,黃帝為道之祖,堯舜為儒之尊,釋教至漢唐方始西來,然三教之旨,仁愛禮誠則大同,法則教規則小異,今試一船譬之,儒之法則別尊序,重賞罰,分名物,其若船之首,乘風破浪者也,釋之法則空於無無,嚴切清高,其若船之尾,不與風浪爭,世人謂之一為入世一為出世者也,道之法則,若船之腹,圓可容物,大可容人,不若儒之刻守,不若釋之苦高,是故前近船首,背近船尾,而其居中,自有其中之乾坤在也,其妙進可治國,退可守身,道祖曰:『無不為,而無所不為。』此即性命雙修之大要,亦即眾妙之門也,況今之世,歐風日遍,世人以儒者為古頑,釋者為山岩異,而道者尚可一談,蓋表於斤而形於若耳,是故挽今之勢,揆今之氣,實非道者不可也,詎知今之道者,各立門戶,各守一隅,不能為我教著意耳,昔夫子曰:『歎我道之不行。』今我歎我道之可行,而道者不之行耳,蓋其不能互交其所長,互切其所短,擒道之光,闡道之妙已耳,凡我道者豈可不知之。」
12 1939年3月21日乩示:「以紹法事,可用申刻起草,今夜子刻上達,負責代敬人,可於申論經二部,計道德、八品各一。本壇道正經三部:黃庭、陰符、孝經。本壇社長李可誦關經一部,上下全全,由道正指代,由代敬人代請,至子刻則壇侍,由代敬人先備茶香果素檀花一切敬品,於子二刻起,至六刻止,至子成成,壇侍有敬。壇事至此,非立定腳根,不能速振,非明透時理玄義,不能應此即來即見之機。」
1964 年10 月25 日乩文:「我道經文以《道德經》為古來之最完整者,傳之至今二千餘年,內容尚不魚魯,因周末天下大亂,民間以聖人之書家藏一部,則可避兵災而致祥故也。」
13 1972年7月21日乩示:「道教屢以不能合一,致令他者不明所以,試以今之有機可以一示顏色。奈主者無能,本亦不明其何為是,又無魄力徵求智者為任,故就下策。苟塞場面,以此想可自滿,其不外令知者歎息而已。奈金蘭初興,對訓練之時日及法具人事等未備,不然,當可為道教出一口氣,為忝生等有志,今後余當為生等詳之,亦金蘭一大特事者也。」
14 1952年7月14日乩文:「立功最大,莫如乩手。乩手者,玄門之宣傳,報館、醫院、學校辦事處也,三年得一善長易,三年得一乩手難。道之興替,均關乩手之高妙與否。青松伍生至誠及格,而經驗未知,汝琦宜切實指導明示之以法式,並予以方行,是乃壇與壇之規,同修與同修之範也。
壇訓良手式法:一、首長人宣佈:無乩手之不能發祥,有良手之師有喉舌,民有所賴。二、勸全壇生徒學習之義。三、既得一班人慧,良莠不計,只欲至誠,及注重傳記、看報等要。四、既有一定,由壇上祝,由壇負責者啟表,並呈上報紫霞註冊,並轉終南道祖,閬苑記名,承示恩准,然後指日開學,此乃大事也,列於特善科。1957 年4 月14 日乩示:「壇旨:甲. 主善為師,乙. 貞義禮和( 兩釋者可由文書用簡切文句釋之。) 壇則:一. 凡本壇人員不得以本壇名義作捐題之事。二. 凡有志入壇之士,不論貧富賢愚,應先由本壇壇員介紹,再由總外二長核後決之。三. 凡本壇人員各應守其職位,不得有悖越行為,有不守壇旨者,由壇員開會議決開除,以遵壇譽。四. 凡本壇人員,皆有負本壇一切費用之責,由財務議行,開會決之。五. 本壇聖座,不得高談笑囂、吸煙、以表尊嚴。六. 凡有求本壇指示等情,不取分文,應具祝表誠,交本壇文書代呈。(* 發起人不在此例) 七. 本壇人員戒食牛類。」
15 九二原靈(人)」系清代濟度宗教——道門青蓮教譜系(包括先天道、同善社、一貫道等)之創世論的觀念,認為原來宇宙中有九六億原靈與無生老母同在天庭,青陽期、紅陽期已收圓四億,尚有九二原靈未回歸真空家鄉,須在白陽期普度收圓。
16 1985年4月16日白衣大士乩示:「回憶十九那天,屠殺生畜萬千,可憐可憐。我佛戒殺之規,鄉愚或未真知,可恕可恕。不少智識信徒,似是明知故犯,罪過罪過。希望金蘭壇生替我佛教佈道,解釋佛教慈悲。戒殺即是行善,放生功德無量,勸人應用素品。喃無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1985 年7 月25 日龔中成乩示:「本六月十九日,可謂生畜殺身之劫。於此之時,生等應大發慈悲之心,各動方便之舌,向人解釋天有好生之德,佛有戒殺之規。放生戒殺,功德無量。替天行道,為佛傳教,勇力樂為,則不愧金蘭壇生,又不負大士之所托。尤其因此而逃得殺身之畜,亦感生等延生之恩也。生等皆明道主善之士,必樂此而為也。各各誠之可也。」
‧1985 年8 月14 日龔中成乩示:「而屠殺生畜者比前較少,此得金蘭壇生勸釋之力也。生等為善不甘後人,又為佛門盡力,可喜可嘉,希各各為壇盡力,復興金蘭,發揚師道,是為厚望也。」
17 1961年10月1日金蘭觀乩文(黃大仙降鸞)摘錄:「今以余之黃字入旺之鄉焉,奈昔日浩氣不足,故未能一氣呵成,以致今日亦一證也;今之紫字,若春雨新芽,有不可止之勢,然其果之如何,則視乎其中之士耳;紫字之後,金者為代焉,而玉字亦相繼而來矣。以是則黃紫金玉鼎足而立,可謂滿堂者矣!壇主苦口婆心,無乃因是者乎,然雖為道之至公,其亦為諸君之至私耳。金蘭總長四得其二,可謂大矣!金蘭雖簡,其氣純且潔,而玉者今尚未離俗,可假之以時日,當可執而行也,余為金蘭總長諸君賀也。」
根據金蘭觀廖雪梅於2013 年11 月6 日提供的解釋,乩文「黃紫金玉鼎足而立」,隱含著香港以至東南亞道堂的發展歷史。黃字頭指香港等地的黃大仙信仰,早在20 世紀60 年代就興盛。紫字頭指香港及東南亞德教的紫系閣的相續發展,如香港德教紫靖閣(1962)、紫和閣、泰國德教紫真閣。緊接著興盛的便是金字頭的宮觀,如金蘭觀、金花廟。其餘尚未尋得;玉字頭的宮觀玉清別館、玉虛宮、玉霞閣等…….。」
18 茲摘錄部分乩文內容:
A: 1996 年10 月13 日乩文摘錄:「……陳植槐爾既有至誠,常來吾壇參師,須知金蘭、紫靖本是一體,故余亦樂意收爾為壇生,今後為壇效力,錫爾安康……。」
B: 2007 年9 月23 日乩文(黃大仙降鸞)摘錄:「……青紫金玉春總是,教今法古道堪求。明月相陪通遐邇,沙盤柳筆作慈舟。……金蘭紫靖,本是一家,道佛同源,無分彼此。滿室秀士,良師益友。前世今生,教今法古,古學今揚。謙遜仁慈,博愛可嘉,潛移默化,潛修密煉,胸懷大志,千秋功業。內修性命,外積善德,內外圓融。丹書天詔,不道自道,己立道生,不枉此生。生生不息,此岸彼岸,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永不投東,齊登彼岸,逍遙自在。金丹大道,真言再頒……。」
C: 2008 年9 月7 日乩文(濟公降鸞)摘錄:「……二位壇主盛情難卻,再度臨壇暢聚,欣喜萬分。中秋月朗,默運太虛,每逢佳節,慶賀團圓。金蘭子弟,開啟禪扉,金蘭紫靖,本是一家,道佛同源,無分彼……。」
D: 2009 年6 月7 日乩文摘錄(司馬頭陀副壇主、龔中成壇主降鸞):「……紫靖閣許瑞良閣長可委任為金蘭道觀永遠名譽會長,聘書可儘早給予,以表誠意,爾關祐行主席知之……。」
E: 2010 年4 月28 日例鸞乩文:「際茲芸芸眾子,率道德為依歸。金蘭、紫靖,寸步不離,混合一體,融匯一致,敢稱兄弟觀閣,蒼天認可,由是攜手同行,終違無為之境,豈不懿與。」
19 參見金蘭觀網頁:http://www.kamlankoon.hk/2005/Discipline2005/D2005L05.htm。
20 參見金蘭觀網頁:http://www.kamlankoon.hk/anc_frame.htm。
21 1971年3月15日乩文:「先擬贈醫之舉,以增聲譽,此可用三二人代值之策,可細心物色,此亦自給之一助也」。1971年3月31日乩文:「應以贈醫為先,廣而贈藥,而藥能於觀x 給更妙。俗用施藥之施字,我壇不宜也,在此初期,其費用必不甚大,若各能集力,或及於至誠者,亦未不可也。其要在可作聲勢之擂鼓,若特聘名醫某某駐診,則x,故報x 亦可用及耳,可聘二三於每六天間代替服務二三小時足矣。我壇之輥,亦有方藥為備篤道者之所求也,然不可用簽,以示合各方之眼光耳。」
22 1944年1月6日乩示:「醫藥至今,已經數千年,只有把從前古人之要妙,因其難而減去之,因其學之不易,其奧妙也,日見日減,而近乎消滅者矣,且近世讀書,因印刷本多,觀閱易,且學校以易入為教,故粗淺之人,亦得閱醫藥之書而妄於世,且古人廉直、技術,無宣傳之法,其能有名者,皆從實得,今者宣傳之學昌,所謂大醫,亦不過應酬足,識人多,宣傳之力行而已。所以中醫真傳,日見日下。藥物人材以能外飾銷售為能手,以其所入之財多為本事,其中真妙,蓋亦遠矣。所以必於醫學中立一新興之法,就粗淺而論,使中醫能用儀具,如探針、脈搏表、X 光鏡、升學、化驗學等,大有可採取,以變為中醫之用。又設立可以登記病情,使每年所得經驗,得之而不失,進而不退。得地方木草,可得以為藥用者,亦不知若干,大之可以救國,使我國之醫之藥,不操於外人之手,若不為之,一二百年後,幾所用之藥,皆賴外來,中藥之件數,乃至日減,或因而無,因少而偽代,因貴而民無力以用。種種弊端,皆生於國弱,則無新闢之地,既闢之地,則地日開墾為田園、屋宇,而藥物乃至逐步已少也。今日之為,正所以興醫藥之道也。以醫藥業之步驟,亦正易也。一、開中藥肆;二、闢地為藥圃;三、開醫藥講習所,養成人材;四、設醫校速期果業;五、派人出國參考西醫;六、取西醫中之儀具藥物,合用者,納入中醫,以成中西匯通;七、將此班人材推廣之,使外人信用,以中國古法,助以新式器用,立說著書,推行外國;八、派員至各出藥物之地,深造其才,使用移種等法,尋找古人因時以採之之方;九、保貯藥物法,如此藥十年用之其效百,百年用之,其效千者,則每年可以留存老藥,以便醫用。得此老藥之力,何患不能壓倒西人者哉;十、醫士之範圍,既是我團之人材,則其用藥自多銷路暢,而出也厚矣;十一、製藥改良法,以中藥一烳得氣者亦有之,必將一切之藥,均為散、為丸、為粉、為瓶、為酒、為油、為膏,使欲用之時,一舉而得,至乎必欲烳者烳之,烳只局部而已,其餘一切均可改良製之。十一、真藥之良也,首在其地道、種法時宜、採法、泡製法、貯藏法、久年法等不同,其妙無邊。十二、中國針灸之法,乃至神妙,因久失傳,而其所失傳之因,皆因無人講說,發明推進,正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用者,自信力弱,病家亦因之而疑,苟能將此道昌明,日事追尋真義,至能改良之時,其力大矣。因中國之針,賴中肯氣路,藉其火力而已,西國之針,不明氣路,只硬以藥力入於體內,使藥力發明,則病廣退收而已。苟得以中國之妙,改良用藥,以灸之、針之,則不患西人不跪求治,請而求學也。西人雖醫道不及中國,而其求醫道進步之心,則比中國人更有千萬百倍者也。十三、設自然必愈館於各地,比如某種病,應住某地方,其病者得住某地,自然其病若失。十四、運泉法。中國有幾多妙泉,人知其之妙,不知用之如某病,應用某泉。十五、園林地法之設,夫藥有氣味也,如某種病,得某種樹之地,以日日吸之,其病自消也。十六、藥食法。如某病能不食米,乃如正食其樹之所化物、或果,亦在園林之內也。十七、侍生法。如腰病食杜仲,人皆知之,其實食一事也,腰之病如能用杜粉日以侍之,則病已矣。十八、物食法、養教法。如一病者,入此園林,乃以養法、動法等等法教之,那有不愈者也。」
23 1972年6月12日乩示:「藥材之選,苟過於枯硬,則氣已殘;過於嫩者,則氣未盛。故取必需適宜,方有能效。此點製藥部人員,應加注意。一切方藥,未有用生字者,當以製成曬乾者為是,明之。」
24 1971年9月13日乩示:「施澤之義,非盂蘭同也,此為聖澤有及生等之先者也,蓋在此之期,為天心開惠之日,孤荒紛紜,各有所得,而生等之先者豈可無之。然我壇親疏有別,內外有分,並無紛紜,監限之嚴,適意又非他者可比也,此施澤之要義也」。
25 1957年8月11日乩示:「本月廿三日壇,可於前樓中間,以箕案作案,用米、鹽、糖各一碟,五花水一杯,香清茶,爐用紅紙,牌上書『紫霞施澤』四字。是晚八時正,進香茶等,果品自適,由文書作祭文一章,以慰五方無依戚故,『承沾師澤,早登仙界,不日言歸,當竭代未已』等意。因壇基在此之時,不可書此事字也,九時正文書朗誦祭文,後由摠x 用印指法,將米、鹽、糖各少許向窗拋出,口念:『奉紫霞施澤,鍚眾飽福。』再用五花水如前向窗灑出,口念:『承師法力,布澤五方,沐眾心身,早升仙班。』一聲禮成。案向x 路之窗為合,其餘各節,爾錄事主之可也。可少息涼之。」
26 1971年8月27日乩示紫霞施澤經法儀式:「本月十五日晚,為紫霞施澤之期。是晚可在聖廟成之,屆時可用一長方台,安於天井,加臺布台簾,兩邊各坐二,著道袍帽壇生之經生,以內左者為主。又用一長方型木板,長一尺五寸,闊五寸,上黃色加施澤四紅字,下端一方厚木固之。牌前可用一臨時香爐,爐前元亨利貞四吉,吉前五花水一碗,前米糖鹽各一碟。再前兩燭可也。拜亭左右前後柱之中,可各用薄板一,以備列各壇生親友、先者名位之用。可用黃紙書兩板中,前可安一台,作安各方祭品之用。台簾用黃布為合。至於經法儀式,可先由四長向各案恭進香茶,再而施澤及左右兩台,後再由總長奉祝。正文書可整道服於澤案前跪誦畢,由主者興磬十。後各經生合誦《陰符》十部、《心經》十部、《孝經》十部、《北斗經》一部。各經部戌時可興磬三,作為休息。誦經時可用一小木魚,以響作句。各經部完成之後,四經生可齊往左右兩台,主誦《陰符》一部畢,回位,正文書可於澤案前左,跪誦祭文。而一切壇生人等,亦應一齊向案跪下,文畢興,各經生立齊誦曰:『施澤法成,諸聖駕升,八方來者,安歸其寧,亦奉卜壇主法令,各應如令,十誦一誦。』馨一響,後再由總長施法,x 灑花水米糖鹽畢,可高聲誦:『興送。』叩響鼓鐘各三為合,至此則施澤儀成矣。然各經生應用齋一天,及潔身為合,而誦經時切宜注意經本,不得側視是為至要。可息妙台安於天井,於法可改安拜亭更妙也,記之可也。法事於是晚戌時起隆。此次准各壇生人等用鏹,但必需用紙袋袋之,外可書明收者姓名,袋右可書金蘭觀壇生某某付為合,各鏹可於天井前角化之。祝式:『天運年月日晚,金蘭觀壇生人等奉卜壇主法令,為紫霞施澤之吉期,謹其薄饌敬供先靈,臨觀之亨。恭請紫霞聖尊、恭請救世世尊、恭請護法天尊、恭請上清道尊。普施法澤,並鑒微誠。金蘭觀壇生敬叩。』請及尊應響鐘三為合。祭文及祝文書部主之可也。」
27 1972年7月21日乩示:「施澤之期漸近,在法具方面,以正宗而論,誦經之板拍,是張祖之竹筒加一法鈴,曹祖之木拍加一拂塵,則足矣。若大場面則應配樂具可用韓祖之笛、四天王之琵琶、伯牙道長之古箏及一鑼一小鼓,此數者皆為輕鬆悅耳之仙班樂具,亦我國數千年來正宗之傳統者也。生等有志,亦可集力成之。至乎其調譜,我壇之中,唯錄文較為清楚,將來有需發揚,必以其為主之。至乎法座,亦與他者不相同。全以嚴肅道教型式排場,以八卦為體,河洛為輔,道旗法幡為翼。若佈設起來,如擺陣然也。至乎儀式,肅敬謹嚴,如調兵然也。此等情形,人物必需二十至三十方可,今未能及此,先以大要示生等知之耳。今年施澤應加隆重,可將道旗掛上中間,加一生竹掛上四小燈籠,籠用黃色,每籠加一紅字,字以『紫霞施澤』可也,燈籠可用小燈膽光之。在未開之前,可用小香一二百,由大門中地插至外大門前。道旗者迎聖也,小燈籠及香,以利來者之認識也。是次經典,可加香讚小調,以增場面,經台可安於內走廊,左右之木板座,加一黃布,式如餘案貞義禮和之帳為合。是次,期經部人員應從速集……。」
28 1985年10月23日乩示:「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是以形成不孝、邪惡、殘暴、劫殺等不法之事無日無之,以致天地共怒,天降災,地施震以警之。此雖非惡不作者應得之報,但每禍及無辜,金蘭主善為師之旨,以今之情,於此之時,我壇法地,應有求赦民難之舉,因主此事者,必須重道、正氣、貞誠、方有效力,不然徒勞無功。……是日一切佈置可與施澤相同,但牌則應新造,上可楷書:『求赦民難』四字,案上五花水,應用開水為合,新牌由副席負責可也。今起每月五日上午十時正開經誠誦。甲:《孝經》三部、乙:《北斗》五部、丙:《心經》七部、丁:《陰符》八部加一部,誠者經生必須整潔道裝,以表莊嚴為合。是日吉時,主事可僎導各經生,各案進香後,主事,餘生、輔者、許生、分立經案左右,互相抱奉為禮,後齊坐,主事可鐘鼓齊鳴各七,即誦誠者之經名稱,繼而帶頭誦首句,餘生可隨其誦之,至滿,主事可響鼓一,以示已滿第一部。略息再誦其二,但不須再誦名稱,可誠誦至滿,主事應響鼓二,以示已滿第二部。不論其部數多少,可照此式以誠之。至甲經應誦者誦滿,主事應鐘鼓齊鳴各七,以示甲經全滿吉,至此各經生可齊向案一跪三叩首,禮後各經生可暫離案少息,二長長滿各經生齊向案一跪三叩首禮後各各復原位,互相禮後齊坐,可照甲經之式再誦乙經為合,但滿一經,皆可少息二長,至甲乙丙丁四經全吉,各生可齊向案行三跪九叩首之禮,禮成,則是日求赦民難功德圓滿焉。是日生等可向到廟善信者解釋,我壇此舉之旨,是為求天赦免民難,不論壇氐或善信,若有一念之誠,樂助花果香油,多少隨緣,我壇將所得善款,全部作為醫藥之經費,所謂一人樂善,闔家得福。至於案上法水,有消災保案之功,若其善誠,則不論其童叟男女,服之皆宜。」
29 1994年7月10日乩文:「李道明師尊是也。呂翁有言:『金蘭將興。』先傳生等,如何修身健魄。諸長年老體弱多病,忽略養生健體之道。學道必先明健康之道,體健神旺方能為壇效力,方能化人。然人老腳先老,萬丈高樓從地起。早睡早起晨上山,空氣清新赤足行。吐舊納新促循環,煉氣養神無秘方。」
30 2001 年10 月14 日乩示:「自家陰陽自身煉,不煉金丹不坐襌,不為商賈不耕田。大丈夫之志,乘風破浪,順水推舟,乘勢而出,因勢利導。大局出發,小心謹慎,面面俱圓,堅貞篤道之志,靈敏智慧之才,才華蓋世,世所敬仰,出人意表,出師有命,簡要二字,更宜掌握,深入淺出,扣人心弦,踏上光明大道,遠離黑暗岐途,人心歸順,順天樂道,道在己身,潛修密煉,修心養性,養性葆命,性命雙修,修於至靜,靜定之功,可奪造化。金蘭宗旨,首重修真,真性不滅,永恆常在,百載人生,轉瞬即逝,身軀有形,受制於時空,時空轉移,休相旺囚,凡夫俗子,誰可倖免?」
31 筆者在分析近世的宗教救度運動或救度團體的基本特徵(陳進國,2012)曾經指出其六大特徵:1.在教典教義方面,以三教合一為立教的主體,各有偏重性,並雜糅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等外來文化的表面內容;經常以信仰的形式對經典做俗世化的解釋(以教解經),或借扶鸞借竅的訓示創造經典;宣揚「三期末劫」(龍華三會)的末世救度論,以期社會變革;2. 在儀軌或信仰實踐方面,往往兼顧靈性信仰或神秘主義(如飛鸞宣化)和道德理性主義兩個面向,既重視天人的溝通與體驗,也強調開啟心智與道德的教化(勸善);在不同旳階段或不同的派系中,會有針對靈性需求和道德理性方面的靈活的調適;3. 在神明體系方面,往往帶有「理一分殊」的科層化特色,既繼承或構造一個最高的神明為崇拜對象,也廣泛吸收中外神明(如仙佛神聖、聖賢、先知、天使)作為淑世救劫的需要;有時會敬奉去世的「卡理斯瑪」領袖為神明,以期接續道統;4. 在組織形態方面,各層級「卡理斯瑪」魅力的人物,或者神明的直接乩示,成為教門或其宗派整合的關鍵;在家式的導師或道?的精英,構成了弘道或傳教的骨幹和主力;其團體帶有自願性的組織特徵,有些則蛻化為民間信仰式的鬆散性社群或小區組織;5. 在功能展示方面,既宣揚以公益、慈善、教育、醫療、文化為主的救世(現世)主義(立外功),也特別重視個體之身心修為的應世救贖論,即外在神明的救續和自身的修善消劫(修內果),或者身體的修煉;6. 在宗教傳播方面,帶有末世救劫、修道渡人的入世情懷,部份模仿、借鑑了基督宗教的傳教模式;一改原有信仰傳統之消極自足的內斂性格,並形成開荒傳道的外向型品格。
32 2013 年以來,陳進國、黃劍波、楊德睿等幾位研究仝寅,曾集中討論中國宗教人類學?究的學術取向和話語問題,我們決定開始以「修」作為我們的?究契入點,以試圖從中國社會及思想傳統中發掘出一些有意義的現象及術語,探討其成為普通人類學以及社會科學關鍵概念的可能性。2013 年9 月19-20 日蘭州大學民族學?究舉辦的「多元宗教與地方經驗──第三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在2014年4 月26 日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舉辦的「宗教與文化」學術?討會,在2014 年11 月14-15 日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究所舉辦的「文化習得的機制及邏輯──以『修』為中心的探討」工作坊,我們皆針對此議題有共同的討論。本論文關於『信仰位育』的研究成果和思考,也得益於仝寅們的圓桌討論,並且作為一個初步的成果來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