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觀天之道 執天之行 |
在討論「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時,我們指出:效法天地的德行,依循天地為榜樣,法天道而行人道,就是這四句所傳達的意思,也是 師尊、壇主要求我們努力的方向。
觀天之道 天地之道是怎樣運作的呢?我們可以從乾坤二卦的卦的卦辭去加以研究。
乾健坤順,就是天地之德,學易者常稱之為乾德與坤德。天體運行不息,大地也隨之運行不息。天動以四時變化,地亦隨之變化而成五行,令致萬物生長化收藏。如此動靜不離,剛柔不離,就是天地之道。 《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人的觀察中,天可望不可即,廣大遙遠而不易測知。但地卻具體實在,默默無言,任勞任怨,人可以接觸,予取予攜,得到各種供應,所以 道祖說的效法天地便由「法地」開始,但實際上最後還是法於天地自然。觀察天地之道,是要我們明白真理,古代聖賢留給人們的一切法則,不是由某些個人所訂立的,而是天地間本來的法則,而聖人在觀察天地後總結出來,告訴我們,教我們有智慧的人要效法天地之道、遵循天地之道。這一道理,不僅在修真靜坐方面是如此,即在任何方面亦是如此。 執天之行 《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觀察天地之道,依循天地的法則去辦,便足夠了,修真如此,修身如此,齊家如此,治國如此,平天下也如此,生活的一切都是如此。)告訴了我們,人在天地間生存、生活,最重要的道理。如在修真及日常養生之道方面, 師尊、壇主具體地教我們,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動靜早晚,動則煉形,靜則煉神……等,便屬一例。 在修齊治平方面,乾之至健,象辭將之演繹,教人學之而自強不息;坤之至順,象辭將之演繹,教人學之而厚德載物。學習乾的精神,便是教我們剛健進取,自強不息,精晉而不退縮。但是這種剛健不息,並不是任意妄為,不是好高騖遠,不是專橫拔扈,不是凌駕別人,而是元亨利貞,生養萬物;學習坤的精神,是教我們寬厚包容,順天而行,跟隨乾的動而動,所謂至順。但這種隨順,不是懶散怠慢,不是拖拉苟且,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與乾保持一心一德,同心同德,協助乾去成就萬物的成長。 乾坤之於人事,更是重要,舉凡有人群所在,不論大的團體,還是小至兩個人的地方,都如同一個小天地,其中有乾健坤順的需要。只有效法乾坤之德,各各盡己本份,這樣人群才能和諧共處。 由易理明修身之理 由卦象演繹,我們就會明白,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原來就是天地的道理,各種人倫的道理都由其中變化而出,並由此而成為人們美好的德行。
在上古時代,人人都自然地奉行這些德行,依照天地的道理去做,因為大家都覺得天經地義,理應如此,所謂「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天地自然的常規和法則,人民由此作為準則),而不會特意去強調 (故此「上德不德」、「上德無為」,但實在是有德的,「是以有德」)。 在現代社會,世風日下,人倫乖張,三綱五常、五倫八德變成鳳毛麟角,「道德至貴,無以尚之」,但少有人行,「弗顧道德者,彼彼皆是」,必須我們道門中人大力提倡恢復,以正社會風氣。修真,表現在言行舉止,必有其德,所謂有道必有德,豈能忽略。 首先效法坤德 我們要向「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的方向努力,便必須明白天地之德,也就是乾德和坤德,使自己與之匹配。而尤其注意,學習乾坤之德,時時處處應特別重視坤德,首先效法坤德,因為這在人際關係中,必會遇到。 乾之德,自強不息,也就是六度般若的精晉,並不易做。但見之於人事,因為有領導指揮命令別人的表面行為,而容易為常人所誤解、羨慕,喜歡他的地位,忽略了乾德的關鍵其實是以理服人、以德服眾,讓眾望所歸。 乾德和坤德比較,坤德往往更為不易做,因而更加難能可貴。因為世上很多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他們常常不甘低於人下,不願隨順別人,任人指揮,而且不容易接受自己提出的主意被人否定,也會不堪出了力而寂靜無聞,難忍功勞歸於別人,甚至被委屈、責難和誤會。所以世上多見人爭權、爭地位、爭利益、爭風頭、爭出頭、爭指揮的事,至少也會做些不合作、不聽命令、陽奉陰違之類的行為或態度,以致時時產生不和及糾紛,使一個團體難以一心一德,凝聚成強大的力量。如此看來,「善利萬物而不爭」,在人際關係中,真是極為難能可貴。 所以好的下屬有時比上司難當,輔助者比領導者難當,副手比正位者難當,總務、後勤比前線者難當,配角及後台支援比主角難當,家庭中賢內助好妻子比好丈夫難當。像中國太空人固然了不起,但他背後的成千上萬的無名英雄,其實相對他的成功所付出的汗水和功勞,更為了不起;他的家人,所付出的支持和諒解,其實更不容易。尤其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知識技能,差異日少,學問水平和本事常會不相伯仲,在此情形下,何以要隨順於人?只有懂得顧全大局、識大體、明道理的人,有無比謙厚的、廣闊的胸懷,即具有「坤德」的人,才願意擔當這種隨順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