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之 認識《清靜經》之三

《清靜經》以「大道無形」為核心,揭示眾生因執著「心、形、物」而迷失本真。解脫之道在於三觀破執——「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透過覺察五蘊運作、放下對身心外境的執念,逐步證悟「空」性非虛無,而是緣起無常的本質。最終回歸清靜自性,以慈悲簡樸面對生活,實現與道合一的覺醒境界。

➢ 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 
- 外在形體會因應什麼而改變?內裏真相的是什麼?
- 放下對「色身」的執着。
➢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 
- 從時來看,世間的萬物都一定是「成」「住」「壞」「空」。 
- 放下對「外境」的執着。
我們能否超越「心形物」的障礙!
覺察→覺知→覺性
真正觀照:覺察自己身心,看破一切虛妄,看見事實本質
二、 悟透世事皆「空」 
➢ 三者既無。惟見於空。 
- 放下對「心、形、物」的執着,領悟「空」的道理,通過觀照,看清事物的本質。
「空」意思不是沒有,是指萬事萬物不會固定不變的存在,需要各方面的條件配合
所產生,會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出現。像花要由種子、加上陽光、水土等合適的條
件而生成。
理解「空」的道理並不是否定現實生活的一切存在, 
而是讓我們以更加寬容和慈悲的方式來面對生活。 
我們不會過分執著於得失,不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我們會明白一切榮辱得失都是暫時的,會隨著因緣的變化而改變, 
我們會以更加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我們更容易理解他人。 
《清靜經》➢ 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 
- 外在形體會因應什麼而改變?內裏真相的是什麼?
- 放下對「色身」的執着。
➢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 
- 從時來看,世間的萬物都一定是「成」「住」「壞」「空」。 
- 放下對「外境」的執着。
我們能否超越「心形物」的障礙!
覺察→覺知→覺性
真正觀照:覺察自己身心,看破一切虛妄,看見事實本質
二、 悟透世事皆「空」 
➢ 三者既無。惟見於空。 
- 放下對「心、形、物」的執着,領悟「空」的道理,通過觀照,看清事物的本質。
「空」意思不是沒有,是指萬事萬物不會固定不變的存在,需要各方面的條件配合
所產生,會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出現。像花要由種子、加上陽光、水土等合適的條
件而生成。
理解「空」的道理並不是否定現實生活的一切存在, 
而是讓我們以更加寬容和慈悲的方式來面對生活。 
我們不會過分執著於得失,不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我們會明白一切榮辱得失都是暫時的,會隨著因緣的變化而改變, 
我們會以更加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我們更容易理解他人。 
《清靜經》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