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貴德 天下共福」乙巳年道教文化展覽-展板

「尊道貴德  天下共福」乙巳年道教文化展覽

展覽主題:尊道貴德  天下共福
展覽對聯:超凡本是修道德  入聖全由積善心

展板共五十張:

展板1:道與德的核心 「道」是天地運行的真理,是生化萬物的本源;「德」是道的具體展現,是人在世間行事的準則。正如《道德經》展板81章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法天行道,通過內外兼修,利己利人,最終實現天下共福。
展板2:道的本質與運行 道無形無相,卻能創造天地(時間空間)萬物(物質世界),且無處不在——它運行日月,承載萬物,調和陰陽。一切皆賴道的功德。 天地遵循道的規律,以「不自生」而長存;萬物生滅循環,皆體現道的玄妙、德的偉大。如《道德經》所言:「道生之,德蓄之……」道賦予生命,德滋養成長,兩者相輔相成。
展板3:人性的迷失與修行
先天混元,人本與道合一;後天胎元,因有形的身體,產生慾望與執著而蒙蔽自性,陷入「真我」與「假我」的分別。
「真我」元性清明,起心動念,皆從正道而行,不偏不私,如天地之德,博愛眾生,正己正人;「假我」多以虛偽而為,違背元性的本然良知。
修行之道在於破除孽障:積小惡成大惡,不修則離道越遠,墮落輪迴惡道之中。棄假留真,須發乎一心,付諸行止,內修性命、外積善德,才能恢復光明本性,最終「與道合真」。
展板4:聖人之道,無為而為
聖人深諳天道,掌握陰陽動靜、太極無極之理,微妙圓通,感應天地。《道德經》展板47章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洞悉天機,掌握一切。
他們行事順應自然,「行其天道,盡其本性」,無為而無所不為,做到「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以最純粹的方式成就聖業。
展板5:天下有道與無道的對比
上古時代,大道普行,人心純樸;中古以降,道德漸衰,仁義禮法淪為補救。
現代社會,「智慧出,有大偽」(《道德經》展板18章),欺詐橫行、戰爭頻發,正是「天下無道」的體現。我們需反思:社會發達是否伴隨道德倒退?從「動靜有時」的靈性生活倒退到「妄作凶」的逐利年代?
展板6:古今社會的道德反思
老子警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當今貧富懸殊、環境破壞、信任危機,對比上古聖王「微妙玄通」的治世,提醒我們重歸道德本源的重要性。
展板7:破除物慾,回歸本真
《道德經》展板12章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追逐外物使人迷失本性,唯有放下執著,體悟「域中四大」(道、天、地、人),方能超越物質束縛,回歸靈性自由。
展板8:超凡入聖的修行路徑
修行需內外兼修:
 入世法*:修身行善,降伏妄心;處世之道。
 出世法*:煉性歸原,體悟「道法自然」。不生不滅,超脫生死之道。
如《道德經》展板25章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回復本來真我,離四相五行,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
展板9:金蘭觀的實踐與使命
道德是超越時空的,世界如何變遷,道德的運作系統依然存於天、地、人三才之中。
金蘭觀以道、佛、儒、醫四家為綱,倡導實踐「內修金丹大道,外行九美八德」。 通過「修之身、家、鄉、國、天下」,逐步實現道德普及,最終達至「天下共福」。
展板10:天下共福的願景
道永恆不變,德世代傳承。
金蘭觀秉承呂純陽師尊的教誨,以道、佛、儒、醫四家為綱,內修金丹大道,外行九美八德。何謂修行正道?即是「學道、行正道、積善德、信解行證」。
讓大道普行,實現「世界大同,天下共福」——這是中國文化的終極理想,也是每個人修行的方向。
 內修,是自我改造的過程——醫身、醫心、醫性命,最終見性歸原;
 外行,則是建立道德、維繫綱紀,推己及人,以至家國天下。
金蘭觀作為天壇,仙佛飛鸞闡教,或傳授處世之道,或密授丹功心法。在此修行,遵循師尊指示:
 早晚修煉氣功,外練皮肉脈筋骨,內煉精神魂魄意,
 設道佛儒醫講座、唸經茹素、持戒布施,服務社群等。
正如《道德經》所言:「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唯有從自身開始,方能逐步影響家、鄉、國,乃至天下共福,世界大同。
展板11
展板12
展板11-13
古往今來,帝王將相與平民百姓,皆離不開生老病死。如何超脫苦海?唯有修道積德。孔子提倡「仁」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太上道祖的《道德經》更是修身治世的寶典。呂純陽師尊曾言:「《道德經》指引修行路徑,然箇中奧秘,非潛修苦煉不能領悟。」
金蘭觀強調「因果業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念之微,皆種因果。故需明善惡、養身心,常懷慈悲,布施持戒,堅定信心,一誠上達。九美八德(仁義禮信忠孝廉節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維繫社會的根基,從家庭內外的三綱五倫,到人際關係的條理次序,皆需以道德為本。
展板14
展板14-15
人生如夢,苦海無邊。呂純陽師尊警示:「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志不堅。」貪、嗔、癡三毒迷亂人心,唯有清心寡慾、心地光明,方能澄心遣慾,消滅三毒。《太上清靜經》云:「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修行之道,需內修性命,外積善德。勤修戒定慧,持慈悲心,行善言善行。動靜修煉中,精氣神合一;九美八德實踐中,形神俱妙。如岳飛「盡忠報國」、諸葛亮「鞠躬盡瘁」,皆是以忠義貫徹道德,方能名垂千古。
展板16
展板16-17
金蘭觀的修行功課,是「活好當下,覺悟是道」。凡夫追逐名利,忘卻先天靈性;修者則悟道修真,體悟「吾即宇宙,宇宙即吾」。修心需三步:
1. *信解行證*:修改人心,三省吾身,助人和諧。
2. *內外兼修*:以性命修煉為主,善德積累為輔。
3. *功果圓滿*:消災化劫,超脫輪迴,靈性圓明。
正如乩文所示:「勤修諸行所生善,為除眾生無邊苦。」唯有腳踏實地,珍惜當下,方能逍遙自在,煉就元神。
展板18
最後,以呂純陽師尊的偈語共勉:
「大道修行道德行,實踐九美念歸家,終身如此修行法,定將隨師步雲霞。」
金蘭觀,是修道德之門,通達仙府的橋樑。願諸位同修堅守「尊道貴德」,內修性命,外積善德,共創清淨世界,同登無極安和。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