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九 |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之侮之,
本章以君主對民眾不同的情況,來引喻內修時心、性與精氣的變化影響。人身後天以心為君,心為身之主使;先天以靈性為君,所以煉魂制魄。性者心之源,心者性之源,心性與靈性亦互為根源及影響。 上古的時候,有道德的聖君,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治,不分賢愚貴賤,不貴難得之貨,使天下百姓不知不覺地受到教化,民風淳樸,法於自然。百姓安享太平之福,免去爭執禍亂、災劫困厄,仍然不知到這一切都是聖君的恩賜。 修真與治理國家無異。上乘的修煉,猶如上古聖君,施無為之治、不言之教,百姓自然化育;就是讓性心身得到上德的修持,以無為之心性、無欲無情、無心無相,使身中精氣自然煉化,神氣精合一,三元一體,靈性歸真,精炁純一,積精累炁,丹成事遂,一身皆謂自然。 次一等者,猶如賢明君主,雖然不能像聖君一樣施行無為之教化,使人民自然淳樸,但能施行德政,教化民眾、親近百姓。因賢君施行仁德,故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擁戴,還能得到百姓的美譽讚揚。好比鬧市修真者,久染塵囂,失於淳樸,心性難以圓通無礙、無為自然;精氣未能自然從化。但能堅篤於修真,洞悉天地之機理,通曉日月陰陽之變化,匹配陰陽、聚散水火、取坎填離、抽鉛添汞,內外勤修,早晚動靜。正因勤誠,故能煉化身中精氣,使精氣歸向,與神結合,靈性還能得到精炁的光華照耀。 再差一些的情況,就是民欲盛熾,各為己見,異端爭持。有次一等的君主就以刑法及懲罰來治理人民。到了這個時候,民眾便畏懼國君了。有如修者精結纏繞,或為累積孽障,精氣乖離,修者便以強制的方法,或以針砭藥物治理,精氣雖然暫時矯正,只是受攝於強制的方法,卻不是真正的歸向。 師云:『真藥醫假病,真病無藥醫。』 最差的情況就是國君無道無德,以權愚民,民眾內心也不服從,對國君輕視,甚至言行侮辱。對於這樣的情況,爭鬥災禍遲早會發生。 陰符經云:『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是故國君對百姓的誠信不足,民眾便不信從國君,甚至對著幹。所以治理國家,首要人民能尊重國君的言論,聽從他的指示。以修真而言,就是身中精氣能配合神的調禦。心性若沒有調禦精氣的能力,或精氣過於濁染,精結情結過深,精氣神三者便會乖異,修真便出現障礙;常見者有精結迴繞,難於靜定;或於入靜定時,身體氣動不休;欲聚炁於關竅時,精氣毫無反應;或心與性之間出現背馳,心與靈不能相顧。歸真返本,最殊勝的修持便是仿傚上古聖君的治理,功成事遂之時,百姓都認為是自然的事,還不是聖君的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