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息
入坐雖已“靜”,心中雖然無物,但呼吸若然粗速,仍似轉空車一樣,神光迴轉不停,難以進入真之定境,是故必須“定息”。定息不可用“意”將呼吸抑制,因為用意已是不靜,而且用意凝著呼吸只可以維持很短時間,最後必然引起呼吸困難,是故必須以“定神”來定息。常人每當集中精神注意於某事之時,自然屏息以侍,凝住呼吸。修真以“觀”定息,初修者以“目光”定於“山根”部位,所謂“以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慢慢進入氣平息住的狀態。
逆機顛倒
從溫度圖看人體之體溫,人體體溫不是全身一致的,最熱是頭部,其次是身軀,平均相差有攝氏兩度之多,再其次是四肢。修真令體溫分佈顛倒逆轉,先從下丹田發熱,熱力飽足後再下傳陰蹻、湧泉,令下肢漲暖,湧泉跳動。下元及下肢之漲暖,皆因氣血之下行,故入藥鏡有云:『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醉的反應當不只此,單就氣血下行及下肢漲暖而言,確與醉相似。
根本心
每日內修耗時頗多,若不能從“根本”上做,往往徒勞無功,盲修固然無用,苦修不知本末,也是蹉跎。甚麼是根本?眾所周知,“人性”是也。如何修改人性,才能最得效?首先“方向的取決”必須正確。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的,無緣無故的事,可能偶一為之,但是每星期甚至每天也做的,當然不會無目的地做吧?我們大家每星期日聚首一堂,求道於金蘭,學的是甚麼道?道者路也,以自身不同的條件,走向真實的路,脫離塵世種種的災厄、一切的虛幻、所有的迷妄,而登上永恆安和之路,一條通往無極聖境之道。
平心靜氣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堅決向道?在平常生活中,能否在塵世中而不染塵俗–飲食男女、情愛枷鎖、物慾渴求、金錢爭逐、痴愚嗔怒(發脾氣)?有立志者是否能堅持向道?行道、守道的過程中有否鬆懈?又是否初而鬆懈,久而忘志?這是我們學道者每天也應反省的問題。
凡塵濁世好比一大考場,人生所擁有的情愛、金錢、地位、名利、事物等等,只不過是試場的擺設,也是考題的一部份,鬥不過時空的推移,一切與時消逝。所有災厄苦困,也是考試的副產品;賞善罰惡,是上天教育萬類的方法,以自然之道,教化眾生。上有三十三天,天外還有天;下有幽冥酆都,輪轉有四生六道。何去何從視乎考試的結果。還有最重要者,是上天欲人返本還元,超脫塵世,免受困苦,而不是以塵世間的濁福快樂來令人迷戀。若然立願修真,堅守道德,不只可免蹉跎歲月,且能將痛苦災厄減至最低……。猶如孩子對父母不敬不孝,父母當施以懲罰,令其痛改。孩子一旦改過,對父母孝順敬重,父母必然回心轉意,對之呵護。明乎此,道途雖然漫長,崎嶇曲折,也不怕走偏。外修方向正確,內修“性命”自然事半而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