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二十四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二十四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德經第十四章有:『聽之不聞名曰希』。希言指漸漸歇止說話,乃至聽不到說話;這在修真的時候是符合自然的。言語是人與人溝通的方法,但說話之前的剎那間,心必先有是事,然後宣之於言。表達愈多,心念愈轉,引申在修真的時候,以動心念而為的神火炤注、意守、觀想、唸咒等,雖有短暫的效果,但卻不能自然長久。且看暴風驟雨吧,驟雨不可終日不斷;暴風也不會終朝連續的。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何者造出飄風驟雨呢?那是天地造出來的。天地所造的飄風驟雨尚且不能自然長久,而何況在修真時,於人身中以動心念所作的改變呢?道,法乎自然。真靈真性,若不順乎自然、無言無為地修返精自化炁、炁自化神、神自合真,卻以有言有為的心法,始終是失於自然,難以維持長久的。但對鬧市的初修者而言,有為心法卻較易理解、入手及掌握。折衷之法,可以有為心法做引子,或以有為無為相間,終而入於虛無、希言、自然的真境界。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是故從事於修道的人,修心若虛微靜細,默訥希言,隨順於自然之道,當刻身中卻產生微妙的變化:元靈源自無極大道,再也不受機巧的心思拖累,開始與道契合,返本歸中;人身演道所得謂之德 —— 後天精氣化成真一之精、真元一炁,一炁周流、關闕開通…;慣常用於感覺身外的六識,在這個時候,好像完全失去了,感到彷彷彿彿,一切浮游妄想也一併沒有了。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靈性及身體雖有上述的變化,但心始終是隨順自然的:心與靈俱,榮辱與共,元靈歸真、返本還元,心亦樂於同得之;心能運使精氣,心與身不可分割,精氣演道有德而昇華,心亦樂於同得之;心能運使身中六根作言行視聽感觸,但因六識於先天伏藏,失去作用,就好像失去身軀的感覺,心亦樂於得到這樣的狀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大道至簡不繁,這樣簡單自然的修真法,很多俗世修道者卻領悟不到其要妙,因為太慣於用心之故,要不是欲心動盪難攝,便是強制心神、禁止念想,違反自然,又或是孽力纏繞,干擾心性等等…;如此種種,過猶不及易,恰到好處難。久而久之,屢試不驗,信心不足;更有自是的修者,認為有為的小法有徵驗,不相信希言自然的玄妙。

總結:這章的中心在於開示希言自然之理:有為的修真法,如飄風驟雨,效用難於久遠,不能達致亙古長存的真。只有合於大道,隨順自然:道者、德者、失者一概隨同,亦樂於與道者、德者、失者一同得失,全無私執及自我之心,才能修成靈性與道合真。這樣簡單自然的方法,反而有人信心不足,也有人不相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