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 修身課程 不學禮,無以立

修身講義 —— 不學禮,無以立

  今天的社會,發生很多問題,原因乃由於缺乏道德教育,《道德經》說:「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這是沒有了道德,然後仁義才失去,仁義失去之後,然後連最基本的禮也失去。所以,《道德經》接著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沒有了禮,忠信至此變薄,禍亂與災變,就要開始了。我們留意,一切亂子的發生,便是在失禮之後出現的,此所謂「亂之首也」,到這時候,「」也就不可能了。

  金蘭觀壇旨「主善為師、貞義禮和」,善乃根本,亦是善良的本性,也是金蘭觀處理一切事情的準則,自不待言。而「貞義禮和」句,
龔壇主則解釋曰:「貞義為體,禮和為用」,用現代語言,貞義就是內裡的原則,禮和就是外在的表現。外在是由內在(內心)去達致的, 呂純陽師尊亦訓曰:「欲學神仙道,先修仁義禮,克己復禮仁,捨己為人心。」克己和捨己,都是學道修身的基本行為,而表現則在外在的言行舉止。孔子指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禮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也是一種自尊自重,更是應該做的事(義)。禮不僅在於人,更在於對天地,對鬼神的尊敬。所以要令個人品德進步,令社會從背離道德中恢復過來,便應該提倡「禮」的教育,提倡禮貌、禮儀。同時「復禮」的行為應該由家庭(子女侍奉父母的孝道),由君臣朋友的關係上先得到回復。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這是說沒有禮的人,面目令人厭惡,難以立身處世。《禮記》中亦提出:「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緇衣)孔子在這裡提出,對民眾,要用道德加以教化,用禮儀加以約束,使成為一致,這樣做,民眾便會有向善之心及羞恥之心。多位祖師常勉勵我們,要成為「禮義之邦」,這是要我們學禮、有禮,各位努力啊!

居家及宴席禮儀

  古人的居家禮儀,雖然不一定全部適應現代社會,但其中的精神及重點,我們需要弄清楚,才能有所學習,明白其準則。日常起居是最普通的事,但如果在這裡能注意有適當的禮儀,則其人便學習到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的禮了,以下可作斟酌參考。

起居禮:

問安:

一個家庭,以祖輩為最長、最有權威、最受尊敬的人,作為子女及下輩,應早起床,處理個人衛生及衣服裝束之後,一起到祖輩房請安(問早上是否安好),至少應要叫早安、早晨。(這應是現代家庭教育下一代的要求。)

用餐:

問安後照顧長者的起居,然後為其準備早餐,準備前應該問長者想吃什麼,喜歡什麼?除影響長者健康的食物外,應看其所需要供上。而子女及晚輩用餐,一般應在祖輩動筷之後,或者長者吩咐後才動筷。

定省:

到了晚上,應安排好長輩睡眠休息的事情,並留意如床席被褥是否足夠及恰當,使長者能很好地歇息。另外如冬天了解是否夠暖,夏天是否涼快,所謂「冬溫而夏清」,是配合季節應有的問候。

請宴及坐次禮:

今天適逢西方的母親節,畢竟也是一個好意的節日。由於很多人這幾天會有與母親吃飯的安排,故也談談有關的禮儀。請注意現在有些人與母親長者吃飯飲茶,常有讓長者先去排隊獲得座位的安排,這是很不應該的。這道理不言自明,不贅。

邀請禮:

家人吃飯,自無所謂邀請。如果是親友間請宴,是親友間的親近與尊重。但如是平時朋友交際,往來慶賀,設宴待客,便有表達友好重要之意,以建立或者加強友情,在傳統中,往往被視為表示友誼的最高形式,是對被邀者的尊敬。
故在邀請的時間上、次數上就有禮節的講究。以前俗謂「三天為請,兩天為叫,一天為提」,這是一個比喻,說的是邀請客人,不能臨時通知,需要提前幾天(現在起碼提前半個月或三星期以上),才有請的意義。這樣做既表示了對被請人的尊敬,也使被請人有充足的時間安排赴會。比較隆重的宴請,更多數使用請柬(現在社會用請柬已是習慣),古時還會不止一次地送請柬。

座次禮:

宴席的座次,是宴請禮儀的重要內容,其中主要是上下尊卑的分別。古時座位有方向之分,尊長者坐於坐北朝南的方位,現代社會由於建築設計已不大留意方向的關係,多改成尊長者坐於靠主牆的中位,然後依他的左右次序逐一安排,下面是單與雙的兩種坐法的圖示,外面(即三角形處)留空作上菜位。這種在座位上分別尊卑,是對長者及客人表示尊重。與祖輩、長者吃飯,無論在家還是外出,便要注意不應讓他們坐在外面邊旁的位置,這是一種不尊敬的座位次序,必須注意。
宴請的客人與主人輩份、年紀相近,主人一般都是坐在最末或外面的席位上,表示對來賓的禮敬。但主人客人之間,身份、地位、尊卑等關係相差很大,則作為尊者的主人,會坐於較尊之位,卑幼的客人則坐於下首,這是以輩份決定,如長輩宴請晚輩、老師宴請學生便是。

平輩的賓主入座,主人會先讓客人先落座,主人最後入座。宴會中主人如無特定的安排,客人之間就應根據自己的身份、年齡等,來決定自己的座位。被推讓到尊位的客人,還會作揖或拱手,道謝他人對自己的禮敬。但長者宴請晚輩,便多是長輩先入座,晚輩後入座。

清代對坐次問題曾有這樣的記載:「若人家請客,不論尊卑,不分主次,使同坐於一席之間,則客必不肯就坐而飄然辭去,且以請客為慢客(認為宴請的人無禮),不以請客為敬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