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人和最貴 |
世上有人,人走在一起,而為人群。小至家庭、學校,中至團體、企業,大至社會、國家,都是人群的結合。人群相處,需要「以和為貴」,而「和」需要互相「謙」讓 (今年正是「謙」卦值年,意義更大),這個道理非常重要,可惜往往有人不能明白,而造成紛亂;亦有人雖明白要「以和為貴」,但到實行的時候卻產生問題。其中情況如何,我們試探討一下幾種情況。 人盡本份則能人和 人際關係,須遵從「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的原則,這道理原是天地自然的正理,而在師尊、壇主的乩文中,已多次提及。「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乃約束我們,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踰越),謙讓別人。能夠這樣做,人際間就恢復了禮(秩序和次序),而實行禮,才能真正做到人和。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說的就是禮的實行,目的是為了達到「和」。 換言之,我們道家以至我國傳統的人際關係,是以自己對別人如何為出發點,強調要謙讓別人,而最後的結果必須要達致大家的和諧,作為基本點來考慮的: 在家:子女對父母孝;弟妹對兄姐恭;妻子對丈夫順。 在國:臣子和人民對國家忠; (國家亦要愛護臣民百姓) 在外:朋友互相之間有信義。
這裡,做好自己的本份,即交了自己的功課。而不是設定前提,不是要求別人要怎樣怎樣,然後我才怎樣怎樣 (事實上這樣的人,因為有了前提,是很難真正盡本份的)。 反觀 祖師所說,現在世界受了歐風美雨侵蝕,「時至今日,人心不古,五倫不思,綱常不顧,八德沉淪」(1993/5/2)。其中主要的實質分別,即是在人際關係,強調自己的權利,要求人人平等,即自己與他人一般平等(即不講五倫八德),其關鍵處是先問人家對自己怎樣,而不講自己有沒有盡本份。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子女不講對父母孝(認為父母與自己一樣平等),晚輩不講對老師和長輩敬重(認為師長與自己一樣平等),臣民不講愛國,不講對國家、對社會盡忠(認為國家社會與自己一樣平等),由這強調個人的想法擴充出來,最終以致不顧別人,所以亦不會達致人和。
注意這些思想正是招致災禍,使自己命運橫逆、災病連連的禍根,將來更是受地獄重刑的罪犯。地獄中第五殿森羅殿,近世新設有「文明自由獄」,即專門懲治這些不講五倫八德,不忠不孝,提倡自由平等的犯人。(詳觀《洞冥寶記》,已有詳細透露。) |
||
舊 乩 文 重 溫 |
||
龔中成壇主曰:「在此之時,談論大道 (即指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世人多以為不甚合時宜。余曰:『不談大道更為不宜。』何也?觀今世界,各處災害頻生,禍亂頻發,皆因世人不明天道,有以致之者也 (人不明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的道理,不知道這就是天地惟一的準則,故而產生禍亂)。設若世人洞明天道,則世界當可和平相處。目今,長者口唱和平、人權、自由,試問那處有真正和平、人權及自由?到處多是明爭暗鬥,致有如是之災劫。」 「譬如商家經營設有賬部,每年結其營業盈虧。而上庭則設有一大賬簿,天眼監察人間善惡,賞罰至為分明,疏而不漏 (人有善惡,報應已不平等,必遷惡行善,方有好結果)。試以黃牛之地而論,惡人雖多,而為善者亦不少,故每次天災之發生,均能略為避免。此是上蒼監別善惡之分,故人稱港隅之地為福地。生等能居于此,亦算福人,自應知足常樂,常遵 師命,濟世利人。是為厚望焉。」 「凡我壇人,……既得師之厚澤,今後應如何濟世,如何培植後者,如何發揚師道,成為乎得承師澤之旨。切不可有違得承師澤之恩 (得 師尊教育之恩,切不可忘)。不然,荒心縱慾 (放縱心性),刻意思仇 (用盡心思於喜惡的人事),傲慢從事,致至自身不保而 (還要)禍及子孫。應切宜注意,不可為俗套 (一般人的見識) 所迷。切記!切記!是為至要。」(1994/12/18) 又曰:「夫天道與人理,無有平等之可能。今人時倡平等,究竟世上哪方有真正平等之可言?夫子曰:『治政以仁 (仁愛) 者。』以人之情平耳 (教人之心平等視一切眾生)。試以今日XXX (地方) 之情,人禮己失,亂道開端 (人與人間無禮,已是亂局開始) 者也。然官民終是官民,父子終是父子,欲得其位其豈可哉?萬世以後恐亦不能平矣 (官與民本不同位,父與子亦有尊卑次序,現實中要平等,雖萬世後(即永遠)是不可能者)。」(1994/6/12) 和之時義大矣哉 遵守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已如前述。第二,我們探討,不和產生的情況,以及不和的惡果。所謂「人不離事,事不離人」,當一件事情擺上來,不同的人,常常會因為自己的想法、習慣,對事情、事物的處理,有不同意見,不同的看法,產生不同的主張。這時候,大家如果能夠和洽協商,理性討論,體諒對方,那就容易產生共識,在異(不同)中求得了「同」(和),歡喜收場。相反,大家互不接受對方,又不能用理由說服對方,再加上態度很差,不禮貌,意氣之爭,那麼原來可能很小的事情,也可以發展成紛爭,破壞和洽,以至出現相鬥(不和)的局面。 家庭、社會、國家不和的局面,是悲慘的,不是我們所能夠承受的。家庭不和,嚴重的就會產生悲劇、慘劇;社會不和,就動盪紛亂;國家不和,就民不聊生,百姓悽苦;天下不和,就戰爭殺戮,生靈塗炭。這些不和,就是《陰符經》中所說的「殺機」,所謂「人發殺機,天地反覆」。相反,人能待人溫和,則人人歡喜;天氣溫和,我們會覺得身心舒暢;「家和」則「萬事興」;社會安和,就繁榮安定;國家安和,就國泰民安;天下和平,則萬民安居樂業。所以說,「和」之時義大矣哉! 龔壇主對因為意氣之爭,而引起的禍患,多次提醒,曰:「千年道行一朝喪,所言何事?一股無明火,燒盡功德林,一時之氣,意氣用事。」(2004/2/22) 為什麼一個人一次的無明火,可以燒盡功德林,箇中含意,如果不小心咀嚼,難以明白。但如果小心考慮上面述及的後果,即一個人的意氣,可以破壞家庭、社會、國家的和諧,造成很多人的災難。為了自己的意氣之爭,付出了大家本來美好和諧的局面,出現我們不能承受的惡果,把時間和歷史倒退若干年,其罪過多麼嚴重!所以一次無明火,就足以燒盡功德林,以致「千年道行一朝喪」,已經把惡果說輕了。 |
呂純陽師尊在不久前,論及「積功立德」的問題,曰: 「積功立德,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比如 修橋補路,又如 勸人修真,還有 勸人和諧,令人 和衷共濟,以和為貴,人和得天助,家和萬事興,其功非淺。」(2004/3/28) 特別指出令人「人和」,其功特別深。其中之意,讀者能明白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