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與天地合其德 |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
以上四句,在歷年 師尊、祖師的乩文中,多次重覆提到,而最近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四句話的出處,才能明瞭其中的意境。 原來這四句話,乃出於《易經》第一卦「乾卦」的「文言」部分。易與道同源,明白易理,就可以明道,可以明修真之理。《易經》共有六十四個六爻卦,其中第一卦為「乾」,第二卦為「坤」,「乾坤」二卦為《易經》之門戶,稱為六十四卦的「父母卦」 (又稱祖卦)。
乾為天,坤為地。天以先天元炁賦予萬物,給萬物生命力、能量 (性),夫子曰「天命之謂性」 (天之賦予,物有物性,人有人性,謂之天性,亦為靈魂、靈性,在於處世言行表現則稱良心);地以後天物質賦予萬物形質、身體、軀殼 (命)。(《易經》曰:乾 使「萬物資始」,坤 使「萬物資生」。) 關於「性」「命」,有很多問題可以探討,最近 壇主乩文亦多次論述,容後研究。 天地為萬物之始,萬物都是由天地所孕育、誕生,天地即是萬物之大父母,「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易經‧序卦),所以孔夫子總結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經‧繫辭下傳) 天地不但以生萬物為其德,而且「萬物作焉而不辭 培育萬物不辭辛勞,生而不有 生萬物而不自擁有,為而不恃 做了很多事情卻如沒有做一樣,功成而弗居 功成而不去居功。」(《道德經‧二章》)試想想,孕育栽培成就了萬物,竟然不居功,這種德行是多麼偉大,故此才能稱頌之為「大德」。 《易經》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分別有卦辭、爻辭、彖辭、象辭 (分大象 附於卦文後者為大象、小象 附於爻辭後者為小象),另外首二卦 (即乾卦和坤卦) 還有文言,是孔夫子特別撰寫,以詳述這兩個「父母卦」的涵義。卦是說的一個整體,爻是說其中的局部。如:
《易經》中對整個卦的說明文字,稱為卦辭;對卦象的說明文字,稱為象辭。上面即「乾坤」二卦的象辭。
效法天地之德 1、 慈愛萬物:天地大德曰生,此乃慈愛萬物之意。故《道德經》中曰:「吾有三寶,一曰慈」,仙佛慈憫世人,飛鸞柳筆,提嘶喚醒,普渡眾生,皆由此慈愛之心。修真之士,須學此大德。有句云:「自古仙佛多愛眾,心不慈悲莫問津。」 2、 不敢為天下先:三寶之中,「不敢為天下先」乃其一。天地生萬物如此大事,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不去居功。仙佛渡化世人苦口婆心,誨人不倦,從不誇耀。其無私如此,方為道之精神,故我道門中人行陰功,積善德,只有永遠努力,而無滿足而沾沾自喜之時。 3、 不殺生為五戒之首:天地慈愛萬物,故道門之士疼惜生靈,對動植飛潛、花鳥魚鱉、昆蟲草木,皆盡量愛護,而對有情的生命,更應避免殺傷。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惻隱之心見於生活之中。不殺生既為五戒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條件成熟,應力行吃素持齋,以了斷惡業,消弭怨氣,不造新債。即因條件未成熟,飲食暫未能斷葷,亦應食三淨肉 (不見殺、不聞殺聲、不為我殺。加自死、鳥殘為五淨肉),並戒吃牛犬,戒家中殺生,還要為被食肉之眾生,多誦經以迴向,超拔其往生,自己則心存感恩之想。另外切記勿在神壇佛社殺生吃肉,因褻瀆神明,其罪極重。又殺生戒裡,自己下手殺與叫人殺都是同等之罪,不可不知。
5、 金蘭壇旨之關係:主善為師,以善為遵循之路徑,蓋因此也。 【由此可明與天地合其德之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