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之 認識《清靜經》(二)

我們能時刻除卻妄心,是修行清靜的重要功夫。我們的妄心源於自我的無明無知,我們對現境執迷,心隨境轉,產生無窮無盡的慾望和煩惱。如何放下執着,澄心遣慾、轉迷啟悟,最後找回清靜真我,在認識《清靜經》(二) 這集裏會為大家一一探討。

本觀壇主於癸卯年三月初四日(23/4/2023)降乩傳令展開金蘭觀週日乩後講座,敬請各位密切留意往後更多不同學道課題的講座。

認識《清靜經》二
澄心遣慾 轉迷啟悟 
一、 真心、妄心 
 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神 - 元神 心 - 妄心 
心 - 真心 慾 - 慾望 
 元神即靈性也是我們的真心本性。這個真心本性是無思無想,無雜念,清淨自然,
不生不滅的。 
 王重陽祖師在《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中說:「性者即元神」,又在《五篇靈文注
》裏頭說:「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 
 人人都有一顆本自有的真心,但真心被妄心所遮蓋,失去真我。什麼是妄心?妄心是如何
產生?
 妄心: 顛到心(心思不定)、執著心、嫉妒心、傲慢心,是透過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
身加上意根接觸這個凡塵(世界)後所生的種種煩惱和慾望。人因為有妄心,便遠離清
靜。心動慾生,為物慾所驅使,為物所累。
二、 澄心、遣慾 
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 如果我們時刻能使方法去消除我們的慾望,則心(本心)自然清靜,常能淨化我們心中的
雜念,則我們的神(元神)自然可以輕盈。神輕盈,我們自然會達致神清氣爽,返璞歸真
的狀態了。 
 人要保持本心之清靜狀態,便須經常抑制慾念萌生。 
 六慾 即是眼睛貪色,耳朵貪聽,鼻子貪香,舌頭貪味,身體貪觸,意念貪法。三毒
是貪、嗔、痴。六慾是因六根接觸六塵而生的種種慾望。然而這些慾望,卻不是發
生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上。並不是眼貪愛看色,而是心在貪;也不是聽在貪聽,
而是心在貪,其它諸根亦然。 

三、 妄心、煩惱的根源 
 妄心(慾望、煩惱)的根源為無明不覺(不知者),世人迷惑者多,覺悟者少,我們有煩惱痛苦,是
因為我們不明、不知世間所有事物的結果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世事是「無常」的,
沒有真實和永恆的事物,所以不應生執著。 
 心為物轉,神為心役,心神不清靜,則道不存矣。 
 我們要找回清靜真我,必須明白無明的底藴,放下執着,消除慾望,轉迷啟悟。

認識《清靜經》二
澄心遣慾 轉迷啟悟 
一、 真心、妄心 
 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神 - 元神 心 - 妄心 
心 - 真心 慾 - 慾望 
 元神即靈性也是我們的真心本性。這個真心本性是無思無想,無雜念,清淨自然,
不生不滅的。 
 王重陽祖師在《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中說:「性者即元神」,又在《五篇靈文注
》裏頭說:「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 
 人人都有一顆本自有的真心,但真心被妄心所遮蓋,失去真我。什麼是妄心?妄心是如何
產生?
 妄心: 顛到心(心思不定)、執著心、嫉妒心、傲慢心,是透過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
身加上意根接觸這個凡塵(世界)後所生的種種煩惱和慾望。人因為有妄心,便遠離清
靜。心動慾生,為物慾所驅使,為物所累。
二、 澄心、遣慾 
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 如果我們時刻能使方法去消除我們的慾望,則心(本心)自然清靜,常能淨化我們心中的
雜念,則我們的神(元神)自然可以輕盈。神輕盈,我們自然會達致神清氣爽,返璞歸真
的狀態了。 
 人要保持本心之清靜狀態,便須經常抑制慾念萌生。 
 六慾 即是眼睛貪色,耳朵貪聽,鼻子貪香,舌頭貪味,身體貪觸,意念貪法。三毒
是貪、嗔、痴。六慾是因六根接觸六塵而生的種種慾望。然而這些慾望,卻不是發
生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上。並不是眼貪愛看色,而是心在貪;也不是聽在貪聽,
而是心在貪,其它諸根亦然。 

三、 妄心、煩惱的根源 
 妄心(慾望、煩惱)的根源為無明不覺(不知者),世人迷惑者多,覺悟者少,我們有煩惱痛苦,是
因為我們不明、不知世間所有事物的結果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世事是「無常」的,
沒有真實和永恆的事物,所以不應生執著。 
 心為物轉,神為心役,心神不清靜,則道不存矣。 
 我們要找回清靜真我,必須明白無明的底藴,放下執着,消除慾望,轉迷啟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