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之《大學》之三

講座內容以《大學》第七、八章為核心,闡述儒家修身的關鍵在於「誠意」與「正心」。強調君子必須「慎獨」,即使獨處時也應保持內心真實與行為一致,不可自欺。同時指出心若被憤怒、恐懼、喜好、憂患等情緒左右,便無法端正,修養身心也就無從談起。全文貫穿「誠於中,形於外」的道理,說明內在修養對外在行為的深遠影響。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
也! 大學 第七章 
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
麗的女人一樣,這樣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一定要
謹慎小心。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裡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
壞事而自吹自擂。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殊不知,別人看他們,就像能看見他們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這樣做有什麼用呢?這就叫
做內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
的人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小心。
曾子日: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
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曾子說:「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像有十隻眼睛在盯著自己,有十隻手在指著自己,
這好嚴属啊!」有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装飾得漂亮,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養得很好,
自然心理宽廣坦蕩,身體也舒泰安樂了。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內心的意念都能真實不欺·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
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大學 第八章 
之所以說修養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
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
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所以說,要修養自
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道佛儒醫 ─ 大學 之三 2025 年 7 月 27 日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