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立願持戒 明因果 知報應之五 |
再述三皈:
|
龔壇主曰:「空談闊論,(是)人性劣根。(只有)三皈五戒,(才能)返樸歸真,(在這裡努力實行,就是)真道所在」,又曰「提撕喚醒,(只有)三皈五戒,是為究竟(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壇主又特別在最近三月廿二日的乩文,提醒我們「三皈五戒勝靈丹」。人有病往往追求靈丹妙藥,卻不知道『三皈五戒』竟勝於藥物。可見將『三皈五戒』實行好,其好處無窮無盡哩。 |
關於戒律: |
|
為道教徒的道德規範、行為操守。戒的意思,是戒各種惡行,入道而若不持戒,道無以得。『三皈戒』是任何初入道者的第一條戒律,也是入道的基本戒律,所謂初真戒律之始。 王常月真人曰:「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門,不問道俗(不問出家還是俗家),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養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糾察王天君(即以書面向上天的糾察天君宣誓),請祈盟證(請天上神祇作證),受三皈依戒。」立願受戒後,即決心改正以往過錯(懺),警醒未來(悔),永斷惡業。可見持戒之重要。 |
|
解、界、止 |
三皈:指皈依『道、經、師』三寶,制身心意,使化為三寶真身。 | |
|
|
第一皈(制意)為皈『身』戒 即:真心誠意堅信大道
皈身於「太上無極大道」 可永脫輪迴 是曰道寶 原來皈依道,真正下決心入道,堅定不移,可以永脫輪迴苦海,不墮四生六道。觀乎我壇收壇生之慎重,壇生去世後多能在
第二皈(制心)為皈『神』戒 即:心念清淨旡私旡邪 信仰「三十六部尊經」 願得聞正法 是曰經寶 經者徑也、路也,即我們依循之正確方向。皈依經是願意聽聞正法,而不以個人識見甚至邪見代替正法,這意味著我們要放下自己的執著,努力學習道經。道家之妙要,全在道經之中,我們決心皈依大道,要在道的修持方面有所進步,就必須從道經之中,找尋方向,避免以邪見代替正見。讀經研經,以經為寶,就能得獲正見正法。當然經籍繁多,只能按部就班,由淺入深地學習,作為壇生,首先要讀好『金蘭四經』,特別是『孝經』,又如現在所學的『太上感應篇』,是明白因果報應的基礎,對於我們壇生的個人修持極為重要,也應仔細多讀。 第三皈(制身)為皈『命』戒 即:言行舉止三清四正 服從「玄中大法師」 可不落邪見 是曰師寶 師是指路人,我們在 師尊和祖師的訓誨中,逐漸明白真道,而不落入邪見邪識。皈依師就是在我們修真修身的路上,時刻聽從 師尊和祖師的訓誨。我們平常做得對的時候, 祖師給予鼓勵贊許,做錯了的時候,祖師適時地指出我們的錯誤,讓我們得到糾(音斗)正,這是我們最可珍惜的良機。觀乎別人,那裡有得到這種指點的機緣。至於我們身邊,亦有由祖師指定的經驗豐富的長者和老師,他們入道時間比較長,可以憑著豐富的經驗和小心的分析,提醒我們修真路上的問題,也是入道者可以依靠的老師。 |
(續):道祖《太上感應篇》 勞擾眾生勞擾百姓與一切生靈,破人之家,取其財寶破壞人家的家庭,謀取其財富,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人事事不順甚至失敗時,不但不同情幫助,還冷言冷語指責和嘲笑他, 擄掠致富,巧詐求遷升遷,賞罰不平對功過賞罰不公平,逸樂過節安逸享樂過度而不節制, 貪冒於財貪利而冒領錢財,欺罔其上欺瞞上司長輩, |
『因果報應』故事 |
肝腸寸斷 許旌陽真君,晉朝汝南人。他少年的時候,專好射獵。一日上山打獵,射中了一隻小鹿,小鹿帶箭而逃,許旌陽與家人跟隨追蹤尋覓,卻見有兩隻鹿在山坳之處,也不逃走,於是近前一看,原來除了小鹿,尚有一隻母鹿在旁。小鹿中箭,已受傷臥地,而母鹿則不斷的用舌頭為小鹿舔傷口,樣子似乎有無限的悲痛。家人見兩隻鹿一起,而母鹿亦毫無逃走之意,於是束手擒來,都縛起了帶回。當到家之後,放鬆束縛一看,誰知二鹿皆已死去,許旌陽於是著家人剖開二鹿,卻只見外面沒有受傷的母鹿,腹內肝腸竟然已一寸寸的斷裂,反而小鹿肝腸完全完好。許旌陽至此,體會到母鹿那種痛子之心,竟比親受箭傷,還要凄苦,不覺大為感動,心中惻然,後悔不已,馬上將弓箭折斷,發誓永不打獵。後來當過幾年官,便棄官入山修煉,在晉武帝太康二年,於洪洲西山得成正果。因為經常顯靈濟世,宋帝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 作惡報應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為人陰險狡詐,常常賊害善良,所做的惡事不勝枚舉。李林甫後來將近失敗的時候,看見一個鬼物,牙如鋸爪如鉤,全身是毛,眼睛如放電光,用手打他;這樣不久李林甫就七孔流血死了。之後,朝廷即下令將他的祿位禠奪,並且打爛他的棺材,再殺戮他的屍體,使其沒有完屍,還將他的子孫流放到嶺南。後來到宋朝淳熙初年,在漢洲地方有一個女子被電打死,這女子的身上竟然寫有紅字,道「此唐李林甫也,其為臣不忠,陰賊善良,故三世為娼,七世為牛,報應受完,將永淪水族也」。 兒子索債 長江沿岸有一個船戶,名叫龔僎音撰,有一次搭載了一個經商滿載而歸的富商。看見富商一箱箱的金銀,龔僎竟財迷心竅,乘半路上刮起大風浪的時候,把富商推落水淹死,自己則搖身一變,成為富翁,在淮揚定居下來,不久之後,還生下一個兒子。龔僎自以為從此富貴榮華,又有子繼後,自是得意。誰知這個孩子漸漸長大,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總是與他不妥,仿彿視之為仇人,令龔僎很是嬲怒。孩子將近二十歲時,一次龔僎忍不住到附近一個廟問乩,乩文答覆他說:「庚子八月西風惡,揚子江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貴君試把心頭摸。」龔僎聽了大吃一驚,才知道二十年前被自己推落水的富商,已經投生做他的兒子,來向他報仇了。於是他嚇得離家而去,最後落得不得好死的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