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立功 立德 立言 明因果 知報應之九 |
去妄存真
打坐不
完全等 如修真 |
我們學道金蘭,學習修真,然到底怎樣的狀態才算是「修真」?而當每次扶乩完結,我們說開始修真,之後其實是進行靜坐,到離坐後,我們是否就已經修了「真」?修了些什麼「真」?我們依照 祖師所囑,「動靜早晚」,日間進行動功,晚上不間斷保持靜坐;做動功時做得很標準,靜坐也符合有關的要求,那是否就已經是修真?而有時候工作忙,坐得少甚至有間斷,又是否沒法修真呢?……這些都是值得弄明白的。 |
修真是
任何時 候都去 妄存真 |
龔壇主曰:「身乃時代之過客,心性永生不滅,是故靈性為真。」修真其實是修我們的本性、根本心,使我們回到先天純一的境界,也就是不再有被後天物慾污染的妄心。而靜坐是通過身體姿勢、息止雜念等等的要求,鎖住我們的妄心(心戒/無相戒),久而久之妄念不生,來達到修真的境界。靜坐可以幫助修真,但不等如修真。當入坐後,如果我們能夠放下七情六慾、雜念減少、不起分別、不起傲慢、不起煩惱,也就是祛除了妄心,使內心逐漸進入清靜、杳冥的境界,那才是真正進行了修真,否則只是進行了靜坐而已。 |
我們不獨靜坐時要修真,去妄心,存真心;而更重要的,其實是在平日一切時、一切處,在作任何行為中,亦需要修真,去妄心,存真心。否則不但談不上修真,就是本來從靜坐得到的一些成績,也會消耗淨盡。怎樣是平時的去妄心、存真心呢?在我們道人來說,就是要有至誠之心,願意立下決心,守戒(身戒/有相戒,例如:三皈五戒、《太上感應篇》提出之戒等),去慾念心、去分別心、去傲慢心、去煩惱心,而從積極的角度說,就要實行「三綱五常、九美八德」,並且積功立德。這就不但在靜坐時做到修真,更在平時活動中也做到修真,廿四小時,行住坐臥,都在修真之境。不去妄心,難存真心;不通過身戒,難達到心戒,因為前世今生的孽障、業力,時時刻刻都會阻礙我們,不希望我們了結。決意修真,就要準備比普通人吃更多的苦,渡過更艱難的考驗。 |
最近 壇主先後提出了修真中幾個重要問題:
一、 去慾、去傲。
慾重高傲,焉能悟道?平易近人方是道,囂張高傲自遭殃。
二、 至靜、至誠。
修真時須靜誠,日常生活、待人處事,更須靜誠。
三、 立功、立德、立言。(下面詳談)
積功立德
積功立德,是修真的重要課題。我們細看幾乎每一篇乩文,任何一位仙真佛聖,都毫不例外地、重覆又重覆地,對我們作出「積功立德」的勉勵。從因果報應的角度看,積累功德,就可以在進行善業中,避免積怨,再消解惡業,償還前世冤親債主的債賬;這時候,新的惡業不生,舊的惡業消弭,就為自己、為父母祖先、為子女積累了福果。我們大多數壇生,而至很多善信,在 祖師的感召下,努力參與工作,為觀服務,貢獻勞力,付出時間,不同程度都在積累功德。 |
然而當我們為道努力的時候,要知道功德不在我們地位的高與低,能力的強與弱,進行工作的規模大與小,所作數量的多與寡來衡量。 壇主特別講述立功、立德、立言這個重要問題,是要我們正確地認識功德的問題,搞清楚自己的位置。 |
立功:公諸於天下
|
一心為公,大公無私。事情不分大小,有利於道的推行,就去做,不利的就不做。所作一切不是從個人考慮,而是從整體來考慮,個人利益、個人得失、個人喜愛,完全拋於腦後。寧願犧牲自己,貢獻自己,也不讓集體來遷就自己,甚至做成集體的損失。這時候,個人完全服從大局,服從集體的需要,服從真理,而不是以個人為中心。能夠這樣做,謂之立功。 | |
立德:得於人心也
|
龔壇主解釋,有德者人心歸順,口服心服……。蓋有道者必有德,人的言行舉止,處處合道,則處處合乎天理,所以《易經》說『與天地合其德』。天之德健,地之德厚,能生萬物,能載萬物,能容萬物。如此則不自私自利,不分大小淨穢,不論贊譽毀謗,無選擇分別厭惡,所以天地之德叫做『大德』。我們不論什麼事,要看看是否合乎天地之正理,有道理的服從,沒道理的不做,時時事事處處都能合乎道理,能夠這樣做,謂之立德。 | |
立言:己之所演也
|
解釋道理,演繹學問,著書立說,這都是立言的意思。但無論是什麼理論、學說,演繹的一定是真理,而不是歪理、邪說,都是教化世人,改惡從善,指引迷途錯路,鼓舞人努力前進的。這樣的言論,才可以傳諸百世,放之四海,永恆不朽。 |
對於積功立德,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要立三千八百功果的說法。但在 鍾離師祖以 呂純陽師尊外功尚未完滿,欲教之點石成金術之時, 呂師尊得知此法五百年後會還原,而誤將來之人,於是不願學習。 鍾祖即認為 呂師尊之心善至此地步,足可抵去三千八百功果,而得 師祖傳以道法。由此可見,積功立德不在數量,而在我們的存心。存心固然自己知道,但亦有天知、地知,在我們為道作貢獻的時候,最重要是自己的內心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