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八識成四智

修身講義 —— 轉八識成四智

八識偈及八識規矩頌(人的精神思想:心識活動))

兄弟八人一個胎,一個伶俐一痴呆,五個在外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

識:有分別、有局限、有污染; 智:超越分別、無障礙、純淨無污染之大智慧

八個兄弟互相合作,一個管看、一個管聽、一個管嗅、一個管嚐、一個管觸、一個管分析整理、一個時時攀緣下命令,老八則像個大倉庫一樣,把前面七個兄弟所提供、所造作的資料,鉅細靡遺的收藏著,點滴都不漏失,在未來因緣成熟時,再去受種種的苦樂果報。

參考閱讀:

克念(戒定慧):雜染、虛妄、分別等都由識而轉變,其修持方法是守根護意(持戒)。

不受外境的感染就是守根,保持正念即是護意,學道學佛就先要守根,進一步護意。由戒生定,有定力才發智慧,有智慧就有辨別能力。修持靜坐,目的都是達到護持正念,進而開悟。護持正念,嚴持禁戒是基本功夫。便能轉識成智。

修行就是要轉識成智,一般打坐、參師、誦經,這是在轉前五識。

如何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平時只起善念,不起惡念,有了過失,知道檢討反省,靜坐思惟,就是在轉第六識。

至打坐時一念不生,就能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七識不平等,所以要轉識成智。如何去轉?先要相信人人都有道心佛性,用平等心看待大眾,平等心就是佛,尊重心就是道。清除我癡、我慢、我愛、我見,而對一切眾生平等,起大悲大行。(以前有一位國王邀請出家僧人去應供,但守門的人總是阻攔穿著破舊的僧人,不允許他們入內。有個出家眾為了應供,特地向其他僧人借新衣服來穿,到了會場正要開始吃飯時,這個出家僧人就先將飯菜供在新袈裟前,旁人問:「師父!您為什麼將飯供養袈裟呢?」法師說:「沒有這件袈裟,我今天沒辦法來應供啊!守門的人只讓穿著好衣服的僧人接受應供,所以我今天能來應供,要感謝這件袈裟!」像這守門人的心態就是不平等。)

靜坐的方法非常重要,是轉識成智的必要步驟。(靜坐一刻,勝造七寶塔。)靜坐的目的在淨心、定心、明心,心無雜念,不想東想西、不患得患失,才能定心。如何明心?靜坐時,這念心要清楚、明白、作主,清明在躬,不打瞌睡,一打瞌睡就糊里糊塗,心就不明了。平時只起善念、不起惡念,這樣就能找到一條菩提大道。

什麼是佛?什麼是道?這當中有究竟的說法,也有方便的說法。無念就是佛、道,有念就是眾生,達到無念,才能契入菩提、涅槃的境界。

一般人都不知道無念,一生總是在有念當中過日子。《六祖壇經》講:「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打坐時不但不起惡念,連善念都不起,起惡念如同渾水中起了波浪,起善念就如清水裡起了波浪,不論是善念或惡念都不對,有念,心就沒辦法像明鏡一樣光明。離開有、無兩邊,這念心就是正念。我們現在先學無念,如果以為達到無念了,心當中還有一個執著無念的念頭,這也不對,所以,最後「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不執著有念,也不執著無念,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昏沉、妄想,就是我們的本心,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修身課程目錄】   【主網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