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勸君快上救生船 之精晉勤專久 |
行六度的好處
六度般若」這救渡眾生的法船,是怎樣給我們智慧、力量,使我們渡過生死苦海,獲得解脫,到達成仙成佛的彼岸的呢?。
我們修真,其中關鍵之處,乃在於能否克服我們的「妄心」,當我們的「煩惱、貪求、執著」減少一分,就是修真的功夫進步一分。「六度般若」的好處,就在於非常具體地清掃由「妄心」帶來的各種煩惱執著。這六法對治的是凡人六種最劣的劣根性,即:慳貪、污染不淨、嗔恚忿懣、怠懈懶惰、散亂、愚痴顛倒。努力行持六度,就能徹底「澄心、遣慾」,做到「六慾不生、三毒消滅」,不怕各種魔難,最終踏上成仙成佛之境。 |
布 施 |
六度之首,能除慳、貪。 |
今年三月九日, 龔壇主談到本觀一年一度舉行的同人大會,曰:「本觀週年大會稍後召開, 余望大家各盡所力,力所能及,真情流露。六度般若,布施之義,幸勿誤解。財施、法施、無畏施,發自內心,無為而至。心性至大,無以崇之,崇高品德,脫俗無塵」,指出布施必發自內心,奉獻自己,毫不計較,才是崇高脫俗的行為。 |
持 戒 |
持戒就是持齋守戒,這有什麼好處呢?就是能夠避免污染不淨,保持玉潔冰清。持戒不僅對個人非常重要,且對整個道門的尊嚴和名譽也極為重要,因為個人破戒的行為,可以敗壞一個群體。要知道,當我們發下終身誓願,皈依道門的時候,特別是擔任神職,就已經將個人交給道門,自己的言行舉止,已經與道門的榮辱相與共,不能因個人的喜惡影響整體,所以必須小心慎重。持戒不僅是「三皈五戒」,還有其他的戒律,並包括守法的意思。世間的法律、道德、風俗習慣,每個時代不同,每個地區不同,每處社會不同,修道人遵守當地法律、道德、風俗,不參與影響破壞社會和諧的活動,也是持戒。關於持戒,日後還有另一角度的討論。這裡暫緩不談。 |
忍 辱 |
能除嗔恚(音位,惱怒、怨恨)忿懣(不服、怨憤)。眾生最容易發露的毛病,往往是在人際間缺乏度量,斤斤計較,怨恨忿怒,內心時生不滿,這也是修行的最大障礙,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則令自己心意煩燥,重則肝目受傷,而且將以往的善業功德,一下抵銷。有些修行多年,在各方面都成為道門、社會、人群的模範榜樣的人,竟也會因為一些不合意、違逆自己想法的事情,生起忿怨之心,「黑起口面」,甚至火爆發脾氣,於是「一把無明火,燒盡功德林」,而致「千年道行一朝喪、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們每一位壇生、值事,都應該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樣,非常小心防範這種危險的事發生。 |
精 晉 |
|
「放屁」的故事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好研佛法,住在江北,與對岸鎮江金山寺方丈佛印禪師是好朋友。 一次,蘇東坡寫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表示自己在佛法的修為方面,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連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都不能動搖他,蘇東坡立即派人把這首詩帶過江送給佛印看,認為佛印會非常讚賞。 當他派去的人回來時,帶給他的是信箋背後佛印寫的四個字:「放屁、放屁」,這可把他氣壞了,暴跳起來,立即坐船過江,大興問罪之師,要找佛印評理。 佛印對盛怒的蘇東坡的連番責問,只是微笑著,待蘇東坡停話的時候,才吟誦道:「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一聽,連呼「上當」。的確,八風都吹不動的人,應該是一切榮辱毀譽都不為所動,現在一句放屁就忍不住,過江來評理,還算什麼「八風吹不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