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年 修身課程 勸君快上救生船 之六度般若

金蘭觀修身講義 —— 勸君快上救生船 之六度般若

  我們在討論「苦集滅道」這「四諦」當中知道,人能「知苦」,便有機會踏入修行的第一步,如果能進而認識苦的因果乃由自己所造,而尋求「斷集」、「證滅」,生起自救、救他的目標和方向,下定脫離苦海的決心,努力「修道」,那就是真正有智慧的智者、聖者的行為了(《陰符經》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莫謂善小而不為,莫謂惡小而為之訂立目標的需要

  修煉要有目標,修行要有方法。目標有長期、眼前,有出世、入世,「名登天榜、永不投東」、「成仙成佛先成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都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偉大的目標,都由眼前的小目標組成,忽視眼前細微、瑣碎的小善事,就不可能循序漸進,達到最後的成功。

六度般若(六度般若波羅密,簡稱六度)

  有了目標,還要有方法。修行方法中以佛家「六度般若」為最著名,應該學習。六度:是六種修行的方法,是自渡、渡他的利器。依此而行,便可獲取無限的智慧、力量和解脫(般若,上乘智慧,能渡眾生,故稱般若法船),渡過生死的苦海,到達成仙成佛的彼岸(波羅密多,即道曰無極故鄉、清虛之境)此六法能渡一切有情,因此稱為六度。不行此六度,成仙成佛是絕無可能的

布 施

分為三種: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是對有需要的眾生所作的施與、利他的行為,在實行這些行為時,心懷慈悲,自謙如奴僕,殷勤如子事奉父母,心中遠離任何驕慢,平等對人。

財施──以金錢、財富、物質救濟施與貧窮、缺乏的人,是為財施

法施──對沒有知識技能而生活艱苦的眾生,愚昧無知不明事理的人,施以教育開導。包括將世間的知識、學問、技藝、方法,出世間的智慧及解脫法教導他們,是為法施

無畏施──在眾生陷於憂心、悲傷、痛苦、煩惱的時候,給以援助、支持、鼓勵、安慰、呵護,堅定他的意志、信心,減少以至消滅他的煩惱、驚怖、痛楚,這就是無畏施

持 戒

在道家自 道祖、佛門自 如來以降,諸位 師尊、祖師、仙佛菩薩所定的戒律(如:三皈五戒、三清戒、
道祖《太上感應篇》中各章規戒等),必要遵守不犯,這就是持戒
再進一步,在一切「身口意」行為上,時刻保持清淨,遠離各種污垢和惡業。如果有不善之處,立即離捨、懺悔、反省,決心誓不再犯;善的行為,已經滋生的令它繼續增長,未曾滋生的設法培育它,令之能夠生起。(此亦我們金蘭壇旨「主善為師」的含意。)
戒律是為引導我們遠離惡業、不再犯錯而設立的,所有決心向道之士,必須努力遵守。總之一切能利益眾生的事情,必樂而為之,切戒吝嗇、懈怠,而錯過實行的機會。
持戒按修道的進境和條件,而有不同的層次。但入道入佛最基本之戒律,均為「三皈五戒」,內容雖稍有差異,但實質是相同的。

忍 辱

道門中人或佛弟子處於逆境(包括飢渴寒熱苦樂),或被他人逼迫、凌辱、冤屈的時候,難忍能忍,心裡仍能保持安寧,泰然自處,絕不激動,不生怖畏,以堅強的意志、極端的忍耐,灑脫地應付一切。在遭到凌辱其間,心中始終恬靜無波,不受外境的屈辱,這就是忍辱

精 晉

在離苦(輪迴苦海)、斷集(煩惱因果)、學道、修真、成道、救度眾生的路上,我們既訂了目標,立了決心,向 師尊、祖師作出了誓言,就不能懈怠、散漫,應該不斷力求上進,勤奮地去實現,絕不稍退道心,並且在正道正法方面不斷增長,對不正道不正法馬上離捨,這就是精晉了。

禪 定

這一佛家的名稱,又名止、三昧、靜慮和瑜伽,完美的禪定較易由坐禪獲得,與我們道家修真靜坐實是同義而異名。攝心一處,使紛亂散漫的意念靜止下來,心力不被無止境的思潮耗損浪費,不因任何的虛妄執著而起激動,心境平靜安泰,不起波瀾,息滅煩惱,這是妄念止息的狀態,故名止。三昧是極深的定境,當妄想徹底止息,心力便能極度充沛集中,超乎常人,而使物能為心轉,心不為物牽,從而使之利益眾生,滅苦除災。靜慮是在妄念止息的定境中,探索出真理,明悟大道,從而永離愚痴。瑜伽是與萬法相應的意思,修煉至於無妄想執著的定境,放鬆身心,心靈得到淨化,無人我的分別心,以平常心處事對人,沒有小我的束縛,與萬物自然和諧,圓融無礙,此境界使自己得到逍遙自在

智 慧

在世俗有世間智慧,看透人生,對於知識技巧能夠通曉,對世俗事善於應對處理;進而能洞悉陰陽五行,對宇宙生滅的各種現象、眾生苦樂的因果緣由,清楚了解,明白離苦得樂,超脫輪迴苦海的原理,了悟大道真理,這是出世間智慧平時能隨順正法而生活,常得安和自在之境,並創造環境、支配環境,這就是得智慧了。

救世大士曾於辛巳(二○○一)年二月廿四日降壇,向金蘭壇生提出勤修六度的訓勉:

  菩提種善根  因果自當分  持戒精晉者  布施化俗塵
  禪定智慧  虛空會至真  超凡登極樂  金剛不壞身
  喜金谷增輝,飛鸞晉正。金聲喚醒春夢,蘭信吹馥河山,天下蒼生有福,重登極樂有路。

  道佛本是一家,殊途同歸(道佛一家,故以佛法修持亦能歸大道)。修真行善,積德立功,內尋菩提,外積陰德,功圓果滿,重返極樂(勉勵各人樹立目標)

  欲修真德,必先種因(努力行善),因緣果報,時空轉移,移星易宿(宇宙間事物的定律是因果律)。百載光陰,轉眼西沉,沉淪苦海,四生六道,暗𥚃循環(要看破人生苦海的實相)。虛空無相,尋根究底,性命真諦,因立果結,善因善果,雖說無常,有跡可尋,有路可修,修成正果,轉化前因(明白因果律就有路向可循)

  六度般若波羅密(六度般若,簡稱六度,以此能度一切有情眾生到彼岸之意),實修實煉。無明前因,今生果報,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各有前因。道佛同源,源遠流長。懺其過去,萬般業障,魔難關鍵,千層復疊,忍辱負重(因各人無明前因,而有現世果報,種種魔難。能明者欲斷此孽,必先懺悔,逆來順受,事事忍辱)

  真心誠意,仙佛案前,懺悔立願,願出必行。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持戒守靜,靜思己過,莫尋人非。各人因果各人受,默默耕耘,唸經禮佛。各應立願:願修一切善法,願斷一切煩惱,願解脫自己,己立化人,普渡眾生,不枉此生。

  靜能定,禪定之功,日夜行持,由戒生靜定,靜定生智慧。(修真靜坐須日夜行持不斷,同時配合持戒,方能真靜,進入極深定境,而產生大智慧。)

  上乘菩提,上乘智慧,由下而上,循序上晉,必歷魔障,十魔九難,人皆有之(上乘智慧的獲得,必經歷由下而上的階段,循序漸進,且其間又有魔難考驗)世間智慧,名利地位,妻財子祿,亦復如是(世間智慧,乃要看破眼前,能放下名利地位,妻財子祿等,明白不外過眼雲煙)超世間智慧,以慾遣慾,將業力變動力,勇往精晉,是道則晉,晉上雲霄(洞悉天地、陰陽五行,決心努力修真,勇往直前,不停步、不鬆懈,精進大道,超出三界,是為超世間智慧)

  兼濟天下,順其自然,隨緣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隨緣利益眾生,在自己能力內普濟天下,給予財、法、無畏等的施予)

  爾等 壇主慈懷,苦口婆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聊草數言,生等共勉。道望寄爾金蘭,後會有期。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