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無極生太極,即道生一;太極生陰陽,即一生二;陰陽兩極對峙而生“中”,即二生三。於人而言之,父精母卵結合,而元神(靈魂)得以入胎,元神虛靈居中,主宰身中陰陽之運化與平衡;元神虛無自然、靈明不昧、居中而不失於中,無執迷之走偏,則身中之陰陽、五行運行、生尅變化自然順暢,讓身體成長及生育。一切飛潛動植的生物無不如是,都是這樣繁衍,這就是三生萬物的意思。修真亦然,真修之士在身內烹煉出真陰、真陽,以真陰真陽結聚而成真元,而元神虛無自然而合於中,則丹生焉,彌歷十月,則仙胎成焉。 師云:『順為凡,逆為仙,只在其間顛倒顛』,是其意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而所有生命體,皆以“陰”與“陽”互相負抱而構成身體,卻以氣(經脈能量)沖和周流、充斥、融和於陰陽之內,以維持思想靈性、內部臟腑、外部軀幹的一切活動。以人身而論之,人身有形之質,相對是為陰 (魄金、精水共為命),無形之靈,相對是為陽 (魂木、神火合歸性),以靈性之潛意 己土,及心之明意 戊土 居中,羅絡四方,調控精氣。精氣沖和一身,無論身、心、靈三者也耗用精氣,三者耗用精氣得宜,則一身可平衡和諧,諸災不作。陰符經云:『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是故“心
指思想意念心智”是人身的主使,操控行為,創造命運,可調度精氣神作行為之用,並可策劃及管理一身的需要,是一身之中心,在人身至為重要,有如一國之君,治理國家。古時之君王卻以孤家、寡人、不穀來自稱,但這些稱呼是常人所憎惡、認為是悲慘與不幸的,君王為甚麼以這些受人嫌惡之詞來自稱呢?乃是以“謙下自損”來安撫臣民,得臣民之歸順,就好像大海一樣的謙下,能容納天下溪川江河之流水,近乎道。修心也是一樣的道理,以海納百川的心境,謙下虛己,在修真時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可以令心意沉定,精氣歸順、易於轉化 後天轉化先天,木 性沉 金 光華 浮 浮現,我沉則他浮。事物的演化,或因先有自損而後得益 謙下而受益,或因先有得益而後招損 得益後便自滿而遭受挫損,兩者相比,孰優孰劣?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古代聖賢的智慧遺訓, 道祖亦以此哲理教人,並可應用於修真之上。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用稱強霸道的手段來處理人事,是不會得到好下場的,若是這樣內修,也驗證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 道祖將此巧妙的道理,作為祂父親的教導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