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九章 宇宙之內,甚麼力量最大又最持久?力量與能量可以互相轉輸 雖然科技已發展到可以破壞地球的力量,但與自然的力量相比,還是相差很遠很遠:試觀太陽核聚變的能量及其持久力 百億年如是、地球和月亮的運行、“水”在山川河海的流湧與氣雲雨水的循環等等…亙古通今,歷久而不竭窮,其性有道 萬物皆有道,若不通道,道自居之,法於自然。修真如何能契合自然?歸於自然? 太上道祖開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自然之力,源於“一炁”,貫通宇宙,周流十方,無所不包,無所不達; 師尊有云:『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先天一炁號虛無,運轉能教骨不枯』。是故於修真時,若須操持勞動耗氣般 而得 一炁之 盈滿的話,那是違背自然的,不如以其本然天性─虛無自然,來招攝它、保存它。由是觀之,一切行持,總以能歸復自然 恆長持久 為綱。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同理,若以種種心念,揣度而得一炁之強銳,也不可常保其態;精神之蓄養,亦復如是。 太上曰:『生我於虛,置我於無;生我者元神,殺我者心。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無心,我何知乎!念我未生時,無有身也,直以積氣聚血成我身爾;我身乃神之車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躁動,神即去之。是以聖人無常心者,欲歸初始,返未生也。人未生時,豈有身乎?無身當何憂乎?當何欲哉!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 金玉 留也。道德一合,與道通也。』 西昇經第十七章。其中“常心”者,即心為俗身思慮而運轉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水有三種形態─氣、液、固;上善若水;一炁雖是無形,在修煉的過程中,產生轉化與不同之感受,應合四時春夏秋冬 之序。初生震動,如春木之疏條萌展;次為發熱,如夏火之炎烈盛熾;轉化光華,如秋金之燦耀輝亮;終而凝結,如寶玉之晶瑩靈透。金玉者,產於神室,靈修之至寶,金丹之 無形 基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師尊云:『人身至寶原無盡』。承上文之論據,當金玉盛滿於神室之時,若有保留金玉之意,據持己有之心,必損靈性先天虛無之自然,落入後天有為之意識。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財多寶多主富,品高位高主貴。富貴於修真則為內丹之成就,性命長久,與道合真。倘若因此而驕傲自大,自覺優越於人,反而因為自矜而礙道,不得自然,招惹咎譴。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世俗之心,爭競追求,縱使有了成就,亦務多得,好高而欲大,莫知止境。修道則不然,不可有妄圖內境之心,亦不可有恃才神通 傲物之意;有妄心者 如貪嗔癡,不但偏離道德,且有傾危之患 如走火入魔。 師云:『飛三心,除四相』。是故修真應知止足,應合自然,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