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七 |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第十五章 古時有善於修真之士,掌握修煉之微妙,通達大道之玄奧,功力湛深,不可測識;就是因為不可測識,故只能強為之形容:修真之道,以精氣神招攝先天一炁,培養一炁,使之浩然,以一炁之真,伏煉心性;並採之以為藥,結而為丹,溫養密藏。轉化過程,純以天地自然之道,把持其間。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下手時須謹慎小心,提防神昏入睡、精結迴繞、機心萌運;若遇之則顛倒反覆,耽誤了精神、時間、功夫。是故修真時就像很猶豫:精神冷靜,專心一致,步步提防,有如在冬天結了冰的河川上過涉,稍一不慎,滑跌翻沉。又須保持清靜,怕受囂雜所影響,尤如畏懼四方的鄰居前來打擾。在開導炁穴、匯聚精氣神的時候,就像是誠懇地邀請摯友一樣,和悅溫平,親和意誠;在養炁的時候,又儼 音染,莊嚴恭敬 如賓客,不執主導,隨順誠悅, 師云:『心為身主炁 靈性已參與 為君』。及至先天既返之時,魂復為主,魄反為客,以魂制魄 與後天情況剛好相反。 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 精神雖是專注,但身心神經卻是鬆渙的,氣血充滿了經脈末梢,令手足漲暖,下元精氣氳氤蓬勃,如水中生火,雪裏開花。他的靈性是敦厚純樸的,無半點矯揉偽飾,所以他的炁也是渾厚沉穩,純樸自然,不顯露輕浮、無故自動炁動則身搖 等。 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其胸襟之曠闊,虛懷若谷,涵受一切;其內觀之曠達,仿如虛空靈谷,無邊無際,靈明透澈,瀰淪四極,涵容無量之真炁。但其內心沒有超然、脫群為聖的感覺,卻只是和光同塵,渾然若濁,故能將身中的凡濁轉化。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若不是如上述般的修持,誰能在混濁心性污染 中而自止之,以靜而使其污濁徐徐澄清?誰能在安定自守之中,待之以久,靜極生動,使真炁徐徐而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善修之士,為了保持此道而不欲盈滿。蓋心自盈滿、自傲便於禦防時不猶豫,應謹慎時不畏懼,在謙守時不儼和;其靈性也失去了先天之敦樸,其胸襟也淺窄了,其心常有卓絕不群之感。聖人唯有保持不欲盈滿,其靈性才能於肉身歿後,得到了永生之道,不須在塵世再新成身循迴輪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