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 修身課程 齋戒與四禪八定

修身講義 —— 修身基礎:齋戒與四禪八定

  龔中成壇主的乩文,常常融會道、佛兩教的說法,將深奧的道理,用淺顯明白的語句,教導及勉勵我們,使我們無論在那方面進入,都能有所得益。如七月廿四日總結紫霞施澤的乩文,內容豐富廣闊,重點包括有:

  勸行戒定慧——

 

探討守戒之重要>生定>生慧(包括:世間智慧、超世間智慧)
指出定中四禪八定>乃精密上晉,晉上上層,必經過程
(即:應無所住,降伏妄心>繫心一處、身心合一>悟透本來無一物)

  孝道之層次——

 

凡孝有二層次 (

事親 >孝養父母、身體、物質、生活

 

養志 >父母精神,開心愉快,心超於物

聖孝/真孝 >完成父母志願,了脫生死輪迴,立身行道

  因「戒定慧」乃道、佛的必修課程,終身必須受持的基礎,我們重點一談戒與定。

戒>定>慧,由戒開始拾級而上:

  學道學佛,無論目的是想獨善其身,作個自了漢;或是想兼善天下,實行菩薩道,自利利他,都可以在各法門中,選擇一科自己喜歡而又適合個性的,作深入的修持。唯獨是戒、定、慧三科(又名三學,或三無漏學),是學道學佛必修的課程,一定要受持領受保持,而且是終身受持。特別是,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生出定慧的父母,也是成就佛道的基本功,所以學佛學道的人,絕對要依照奉行,不可或缺。如果連戒律都不願意持守的話,便不能說是學佛修道了。

  龔壇主曰:「修真行道,持齋守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從三者關係,可見凡修真者,必要實行,而行道基礎,首先是

  的本意是清除的不淨,的本意是禁止的惡行。身的惡行由心的不淨而起,所以守戒先要持齋,即清除心的不淨開始。

  是甚麼?戒是仙佛為弟子們所制定「律己修身」的規則,能生防非止惡的功德,凡是道門之士或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在家,開始學道學佛,首先就要受持禁戒;等如凡是公民,都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憲法、社會的法律秩序一樣。

 

  分:

 

有相戒 > 有相的戒(看得到形相的)是身戒,身戒是不作惡行
無相戒 > 無相的戒(不在形相上的)是心戒,心戒是不動妄念

  我們受持禁戒,身雖不犯,即表面雖然沒有犯,但內心放逸縱容,仍不名為戒;必須在持有相戒的同時,還要持無相戒;身固然不犯,心亦不起妄念,身心都清淨,方能名為持戒。由身與心都齊一,也就是所謂「齋」,所以齋口必須齋心,因為齋是齊一的意思。關於我們修持的基本戒(五戒),因大家耳熟能詳,不贅。

定 >定心一處:

  持了戒後要修定,因為平時我們的心很散亂。散亂的心使我們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觀察世間的真相。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觀察世間的真相,明白「苦、無常、無我和空」,這就是生出智慧。修定先要通過靜坐進行,
壇主曰「當下靜坐別有天」,但又說「行住坐臥,不離這箇」,即是當修至心不散亂,亦即是定的境界可以任何時候保持。

  ,又稱禪定,是一種止息妄念,破除散亂,集中精神,能啟發心智的功能。由戒的行持而進入定,這是使心不亂的境界。又名三昧,或三摩地。依修行來說,有多個層次, 龔壇主曰:「四禪八定,精密上晉,晉上上層」。 壇主在這裡,是指給我們方向,要我們向「四禪八定」努力。

  所謂禪定,禪和定有什麼不同呢?禪不是中國話,是印度話,中國話叫做靜慮。靜,就是寂靜的意思,寂靜,這個地方沒有車聲,沒有人聲,沒有一切聲音的吵鬧,很寂靜的。但是這裏說的寂靜不是說外邊的境界,是說內心,內心是寂靜的,這就是所謂定,定的意思。

  我們這個世間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有種種欲望,卻沒有定心;而色界和無色界都要依靠定力進入。所以我們在欲界裏修禪定,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離欲界而進入四禪八定,乃至進入滅盡定。在四禪八定之前的靜坐,只是在離開欲望中的準備,所以是修離開欲界的定力,它有四個層次,稱為:

1、

粗心住 心、身、呼吸開始學習調整,雜念開始減少;

2、

細心住 心、身、呼吸可以自動平衡,坐久也不太疲倦;

3、

欲界定 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會生起,而且心念自動平穩,不必用心力去調整它,此時心任運不動。進入這種定後,就能夠整天靜坐。但還不能稱為真正的禪定,只能稱為普通的定;

4、

未來禪 某個時候忽然有失去身體的感受,整個身心不見了。這種感受是在靜坐時發生的,而不是打開眼睛來看。有了這種感受之後,身體不會因失調而生病。。

  到了未來禪,才就是要進入真正的禪定了。由於未來禪尚在欲界,所以又稱為欲界未到地定。一個坐禪的人,若要身體沒病,至少要達到第四步驟,即是進入未來禪。但這還遠不是我們說的「無極」境界。

  四禪:離開欲界,才是真正的禪定。這就是四禪,是色界的禪定,每種都有它的境界,經過尋、伺、喜、樂、一心的過程,身心合一,繫心一處,以下將四禪與八定僅作簡述。分:

  初禪(離生喜樂):消除種種煩惱、欲念,達到無憂無欲的境界,在定中內心很歡喜。但初禪還是保有尋和伺等原始思維。

  二禪(定生喜樂):進一步把覺和觀都除去,不尋不伺,內心再也不去思維和判斷所接觸的境界,不起語言的分別。心靈朗然洞徹,如同從暗室中走出,見到日月的光明一般。

  三禪(離喜妙樂):進一步連歡喜也不要,只有一種心平氣和,舒舒服服的樂(內樂)的境界。此時綿綿的妙樂從心中流出,遍滿全身。

  四禪(不喜不樂):連樂也沒有了,心性達到安穩調適的境界。此時心靈空明寂靜,有如明鏡離垢,淨水無波,湛然而照,萬事萬物都顯現無遺。

  八定:以上四種禪定還是沒有捨離色界(尚有色相)。如果修行者覺得有色身很麻煩,想捨棄它,那麼就要修習更深的無色界的禪定,乃: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四種定加上前述的四禪,合稱八定。

  空無邊處定:是調試到哪里,哪里便是空。此時心中明淨,無礙自在,好像飛鳥破籠而出一樣,在虛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識無邊處定:是連空的印象也沒有了。此時只見過去、現在、未來諸識顯現,與定相應而不分散,心中的清淨寂靜,無法用言語形容。

  無所有處定:是舍空與識等內外二境,而緣無所有處。此時心內空無所依,諸想不起,安穩寂靜。

  非想非非想處定:是破去識無邊處的有想境界及無所有處的無想境界。此時一切有無相都蕩然無存,心中清靜無為,達到三界定相裏的最高境界。

  滅盡定:其實到了這時候,修行者雖沒有心識生起,但是還有「我」的存在。所以八定之上,要再修至滅盡了一切六識的心,乃至滅盡執著第八識稱為「我」———「我執」的心。它的特點是沒有了「我執」,斷除了一切煩惱,所謂「悟透本來無一物,此身便是大如來」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