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紫霞施澤談報恩 |
修道的重點在於修心,修心的功夫離不開仁義,仁以親親為大,義以尊賢為大,親親尊賢要懂得分別親疏尊卑,這便有『禮』的產生(參閱上次課程)。人要知『禮』,仍得從孝開始。我金蘭觀,得蒙 禮:來自飲水思源 人非禽獸,本來應該知恩報本、飲水思源(有些動物也會做到,況乎人哉?)。然而現今世道,利慾薰心,人心不古,歐風侵蝕,竟至有不孝父母、忘恩負義之事,屢屢發生。 人,究竟從何而來?誰生我、育我、養我?教我知識學問、傳授技藝才能?讓我安身立命?這在一個修道人來說,都是必須清清楚楚了解的事。 |
![]() |
『天地、君、親、師』,是生我、養我、育我、教我之根本,是使我得以長大、成人、明道、知理的泉源,沒有這四者的恩澤,便沒有我們的一切。『天地、君、親、師』,即謂之四重大恩(四恩)。
|
父母恩 恩重如山
世間悲母念子無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終於十月,行住坐臥受諸苦惱,非口所宣。雖得欲樂、飲食、衣服而不生愛,憂念之心恆無休息(悲母愛子之心由懷孕開始,忍受的苦痛難以形容,憂慮子女以至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但自思惟:將欲生產,漸受諸苦,晝夜愁惱(孩子將生,痛苦更甚)。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屠割,遂(或)致無常(生產的痛苦有如百千刀割,甚至因此夭亡);若無苦惱,諸親眷屬喜樂無盡,猶如貧女得如意珠(如無痛苦,人人喜樂)。其子發聲如聞音樂,以母胸臆而為寢處,左右膝上常為遊履(悲母聽子女的聲音喜樂之情如欣賞音樂,胸懷是子女的臥房,腿膝是子女嬉戲踐踏的地方),於胸臆中出甘露泉(悲母的胸懷是兒女的甘露源泉)。長養之恩彌於普天,憐愍之德廣大無比(養育之恩、愛憐之情充滿天地之間)。世間所高莫過山岳。悲母之恩逾於須彌(最高之山為須彌山)。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於彼(大地對人之恩情,仍不及悲母之恩)。 ……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報母恩,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即使在人一生中,每日三次割自身肉來奉養父母,仍未能報答父母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處於胎中,口吮乳根,飲噉母血(因為人於胎中,乃是吸食母親之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小時候飲母白血不可計數),母得上味皆與其子,珍妙衣服亦復如是,愚癡鄙陋情愛無二。(母親將最好的物品給予兒女,而不論自己他聰明還是愚蠢、美麗還是醜陋)」
不孝必墮地獄 佛祖提醒人們,不孝即墮地獄,而且即使仙真佛聖如何法力無邊,亦無從救助:「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父母對子女之不孝產生怨心,口發痛心之惡言,加以責罵),子即隨墮(這拂逆父母的不孝子便必墮地獄),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微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任何仙佛都不能救護)。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順無違,諸天護念,福樂無盡。」(《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報父母恩由何做起?
要報父母恩,我們應該先由「不殺生」做起。一般人平日似乎沒有機會殺生,其實不然。人為了口腹,其實平日傷害的生命不在少數。所以,努力實行齋戒,不吃肉食,便是真的「不殺生」。至少,應注意下面幾點:
|
敘及十倫:
見事鬼神之道,見君臣之義,見父子之倫,見貴賤之等,見親疏之殺,見爵賞之施,見夫婦之別,見政事之均,見長幼之序,見上下之際。此之謂十倫。(《禮記‧祭統》) 祭祀之中,嚴肅莊重的禮儀,可以讓人們體現有十種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