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金禧特刊_秋天養生之道

秋天養生之道

        經過夏季之後,人的各部分機體水份相對貧乏,如在秋季過度耗液而又未即時補充,加上不注意飲食調理,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便會引發咳嗽、口乾舌燥、眼角乾澀、皮膚發緊等秋燥傷陰的現象。應在飲食中多選用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白木耳、山藥、百合、蓮子、白蘿蔔、豆腐、獼猴桃、梨子、蜂蜜等等。中醫認為單純飲水對體內陰質的補充效果有限,富含黏液的食物才可以有效補充。適當吃酸性食物可以收斂肺氣。運動時須避免大汗淋漓,損耗津液。

        秋季需注意保暖。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自「立秋」節氣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禦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心肺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不同地區的養生方式會有些差異。而香港立秋過後,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此時不應加重脾胃負擔,仍應注重防暑除濕,健脾護胃,養陰潤燥。

肺臟的認識

        在2004年8月15日的乩文中, 龔壇主開筆便談初秋時病:

孟秋時節,爭秋奪暑。暑氣伏寒,燥濕傷肺,肺金惡燥,宜清宜潤 ,清燥救金,養陰補肺。鼻塞聲沙,肺氣不宣 ,宣肅潔淨,舒肺理氣。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功能與器質,形上形下。精神魂魄意,三魂七魄。肺主氣,司呼吸,開竅在鼻,藏魄之所。氣足神旺,氣定神閒,氣魄強壯,精神飽滿,思維敏捷。

        肺為時病,需認識它的結構與機理。肺位於胸膈內,膈膜之上,上連氣道,並通過口鼻與外界直接相通。因肺在五臟中之位置高,故有「華蓋」之稱。肺系上連喉嚨,開竅於鼻,司呼吸而外合皮毛,與自然界息息相通,尤應於秋氣,五行屬金,色白,在液為涕,在志為憂,藏魄,為相輔之官,手太陰肺經屬肺臟而絡大腸腑,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

        肺之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氣」乃構成人體與維持生命之基本物質,包括呼吸自然界之氣和一身通行之氣。肺為呼吸器官,呼出體內濁氣,吸入大自然清氣,此種吐故納新、呼濁吸新,既為身體內外氣體交換而為生氣之源,更能促進宗氣之生成與調節全身氣機之升降出入,從而推動血液之流暢。肺氣宜宣宜降,若肺氣為邪氣壅閉,宣降不利,常表現為咳嗽,甚則喘息。肺朝百脈,助心主治節,若肺氣失調,可引起心血的運行不利,而發為心悸、胸悶、唇甲青紫。肺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若肺氣不降,通調失職,可導致水液瀦留,而發為水腫或小便不利。肺與大腸相表裏,大腸腑氣不通,亦能影響肺之肅降。茲將肺病的基本病機闡述如下:

      1. 肺氣虧虛:勞傷過度,病後元氣未復,或久咳久喘耗傷肺氣,或因氣之生化不足,以致肺主氣的功能減弱。
      2. 陰津虧耗:癆蟲襲肺,久咳久喘,氣血虧損,以致肺陰不足,虛熱內生,耗灼肺津。亦可因外感燥邪,耗傷肺津,或由風濕諸邪傷津化燥,而陰虛肺燥。
      3. 寒邪犯肺:外感寒邪,肺氣不宣,或寒飲內阻,肺失清肅。
      4. 邪熱乘肺:可因風熱上受,或寒鬱化熱,邪熱蘊肺,痰熱內積,肺失清肅。
      5. 痰濁阻肺:常因感受外邪,或喘咳日久,以致肺不布津,聚為痰濕,或脾氣素虛,聚濕成痰,上漬於肺。

        肺與胃、大腸相關,體現在與消化系統的關係上,若果肺經不暢通,很可能會出現以下毛病:

      1. 外經病:沿肺經循行路線上的麻木、疼痛、發冷、酸脹等異常感覺,一般出現在鎖骨上窩、上臂、前臂內側上緣。
      2. 臟腑病:會出現胸悶、咳嗽、氣喘、氣短、心煩不安等症狀;又因為肺主皮毛,經絡與口鼻相通,所以也會出現鼻塞、感冒、流涕、傷風怕冷等症狀。
      3. 肺在志主悲,肺氣虛時,機體對外來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下降,而易於產生悲憂的情緒變化。

保健穴位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氣病邪而發生的外感疾病,以初起邪在肺衛而伴有咽乾鼻燥,乾咳少痰等津氣乾燥的見證為特徵。燥邪有偏溫和偏寒兩種,因而有溫燥和涼燥之分,病變重點在肺,這是秋燥氣傷手太陰肺經之證。手太陰肺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線六寸處,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從胸走手共十一個穴位。自我保健點按手太陰肺經穴位,經絡鍛煉法,按一按,通氣血,袪百病,靠自己,清肺潤燥,輕透肺衛。辛開溫潤,宣肺化痰。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手太陰肺經起始於胃部(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腑,回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通過橫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的部位) 橫行出來(中府),向下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的前面,下行到肘窩中,沿著前臂內側橈骨邊緣(大拇指方向),進入寸口(手腕部橈動脈搏動處),經過魚際,沿著魚際的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商)。一直走向食指內側端(商陽),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見手太陰肺經經脈循行示意圖)。肺經與大腸經相表裏。主治頭面、喉、胸、肺病和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穴位介紹

一. 天府穴

位置:位於肱二頭肌橈側,臂內側面,腋前皺襞上端向外的水準線下3寸處。(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側處就是天府穴。)

主治:疏經清熱、調理肺氣、散風涼血。多用於治療哮喘、咽喉腫痛、鼻出血咳嗽、憋氣、上肢內側疼等疾病。

二. 尺澤

位置:手掌向上彎曲手臂時,肘關節內側有一條粗筋,此筋的拇指側凹陷處即是該穴。

主治:疏經止痛、清咽利喉。多用於治療肺結核、支氣管哮喘、肺炎、胸膜炎、腸胃炎等疾病。

三. 列缺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屬肱橈肌腱與拇長肌腱之間。

主治:頭痛、項強、癮疹、咽喉腫痛,口眼歪斜,腕痛無力等症。

四. 經渠

位置: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主治:咳嗽、氣喘、熱病汗不出、胸背痛、手腕痛、掌中熱、喉痹等症。

五. 太淵

位置: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嘔血、咽喉腫痛、胸痛、腕臂痛、無脈症等症。本穴為手太陰肺經原穴。

六. 太衝穴

位置:在足背側,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喎、脅痛、遺尿、疝氣、崩漏、月經不調、癲癇、嘔逆、小兒驚風、下肢痿痹等症。

由於燥邪侵襲人體,首先犯肺,並且秋主燥,所以從臟腑講:「燥證始肺」;從季節講:「秋曰多燥」。

燥之為病,多具有三乾:口乾、咽乾、鼻乾,繼而出現乾咳少痰、痰黏不利、皮膚乾燥,大便秘結、煩燥不安等症狀。導致肺心循環呼吸系統受損而誘發現代醫學稱之為三高病證:血壓高、血糖高和膽固醇高。根據國際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三高的發病率正日益增高,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

自我保健點按穴位,按一按,通氣血。上病下取,取太衝穴透湧泉穴。

七. 湧泉穴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二、三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一與後三分二交點上。

主治: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瀦留等症。

秋季湯方

        秋日少雨,氣候乾燥。燥為六淫之一(致病因素),因燥而得病者為燥症。《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燥者潤之」。故治燥多選用具有滋潤臟腑、生津養液作用的食物和藥物。由於燥邪侵襲人體,首先犯肺,並且秋主燥,所以從臟腑講:「燥症始肺」;從季節講:「秋日多燥」。

        燥之為病,多具有三乾:即口乾、咽乾、鼻乾,繼而出現乾咳少痰,痰黏不利,皮膚乾燥,大便秘結,煩燥不安等症狀。重者宜照中醫師指示,服用中藥,輕者可用食療防治。這裏介紹防治秋燥湯水,供諸君用:

銀耳百合木瓜湯

        此湯水具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養胃生津、寧心安神之療效,老少咸宜,是秋天的最佳湯水。

        銀耳,又名白木耳,性平、味甜,含有豐富的膠質、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強心益腦,助益氣血的功效,是秋天上佳食品。它可解燥生津,平衡臟氣。對於肺熱咳嗽、痰中帶血、婦女白帶、陰虛低熱、便秘便血、產後虛弱、慢性腎炎有療效。鮮百合性平微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和水解秋水仙鹼,具有滋肺止咳,益養五臟而寧心安神。鮮木瓜化濕和胃,舒筋活絡,三者結合,適用於秋燥傷肺,口鼻乾燥、心煩口渴、咳嗽無痰之症。請注意:銀耳須要先浸水後越能發大越好。

 百合龍利湯

        鮮百合性平微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和水解秋水仙鹼,具有滋肺止咳,益養五臟而寧心安神。龍利葉性平,味淡,具有清燥潤肺,止咳化痰平喘,兼治內傷肺癆失音,喉痛,急慢性支氣管發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二者結合相得益彰。

靈芝補肺湯

以上各湯煮法:先將清水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煲內,用中火煮三小時即成,不須加任何調味料,可以佐膳飲用,老少咸宜。

桑杏湯

        秋季氣溫初涼而帶燥氣,外感秋燥,會現發熱頭痛、乾咳少痰或氣促喘急、心煩口渴、舌乾無苔或薄白而燥、舌邊尖紅等,這是秋燥之氣傷及手太陰肺經。若有此情況,可用下方《桑杏湯》加味:

煮法:上方八味藥,可用清水五碗煎存一碗。

舒肺經四方轉

        朝早勤煉動功,對肺功能甚有裨益。尤其是三叉螺旋功中的舒肺經四方轉,轉出彩虹,強健體魄,促進健康。經絡鍛煉法,求醫不如求己,煉一煉,通一通,祛百病,靠自己。

三叉螺旋功

        本觀舉辦的免費氣功班中班,會教授三叉螺旋功,其中一式,是「舒肺經四方轉」。

        三叉螺旋功是用動作導引在全身遊行螺旋行氣。此功的動作結構可使「內氣」沿著人體上下表裡交互循環。人體上的經絡縱橫交錯,而且聯絡表裡,貫穿人體臟腑和四肢百骸,是一個整體的網絡系統。螺旋行氣正是體現了人體經絡和臟腑裡真氣(生物能量)運行的自然規律,使經絡真氣與臟腑氣相濟相容,盈滿全身,隨著動作的變化,內氣可以四通八達。練功後,全身氣血暢通,使整個機體得到充分的濡養。

        整套功的動作結構全面、柔和、優美。人體上主要穴位,上、中、下三焦所有臟腑以及手足陰陽經脈都得到鍛煉。在步法上,除按「一字八卦」正反向進退外,還串插「舒肺經四方轉」和「空中撈氣走一圈」兩節按乾坤八卦方位的動作變化,收功前的最後兩節動作「全身經絡旋又旋」和「百會湧泉大循環」,則達到了真氣螺旋運行的高潮,收功後內氣還在旋動,達到疏通全身,濡養機體組織的效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