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緣五 神人合力建聖廟
金蘭觀1964年開始籌建元朗屏山唐人新村現址,興建道廟,千頭萬緒,由覓地、畫圖則、佈局、對聯安排、興建細節及聖像安排等,觀內一切佈罝、人事組織等均經由扶鸞乩示,均由當時壇主 卜應天祖師一一乩示安排。
 
											| 降乩日期 | 建築內容 | 具體安排 | |
| 1964.5.10 | 建築型式 | 必以達濠金蘭觀為主。 | |
| 1964.5.25 | 圖則安排 | 關錄文之圖,對金蘭型式一點無遺,亦我壇中一能者也,摠長主者,前不能近用,故割愛焉耳,今令爾再照金蘭擬一圖,先設計前近,天井,中堂,而前近不用三門,利充兩邊走廊,可充房廳,而兩圍巷及後廳可候將來再計之可也,圖可於後壇廿七日晚呈上為要。 | |
| 1964.6.21 | 聖廟佈局 | 內之高低 | 以天井為的,前左走廊高天井四寸,拜亭高走廊四寸,拜亭內走廊高拜亭寸,內廳高內走廊二寸,圍厝之天井與內天井平,圍厝之房地與左走廊平。…… | 
| 頂之高低 | 以走廊地面起計,至滴水為一丈正高丈三尺正,高之後前,內外以六四為分,凡滴水應申走廊及拜亭二寸,凡走廊必需起中高為合,圍厝亦然。…… | ||
| 安柱之要 | 拜亭方柱四,由亭各內二尺,內廳由天廊起計至中八尺,立二圓柱右邊照分,內柱由內起二尺,由前起二尺,前近與左走廊轉角用方柱,在我國築法,走廊直橫處無柱,苟英例必須則以最簡為合,以免阻便圍厝則不用柱。…… | ||
| 拜亭與內廳 | 內廳與內走廊分略處,由左牆計至中用十二尺,以牆作隔,牆上用窗,由地起四尺,高四尺,闊四尺,用萬字鐵條,拜亭之中五尺,橫直加上色磚,作為拜記內廳與外天井由底計上七尺,開一太極直徑尺半,用玻璃斜層,亦可在內左柱左立牆,則成一廳門在內,前柱入三尺六尺右傍少去走廊亦可取用,但將來再加走廊有些機杼,此雖應加注意,可先與築則者商量,作為後計為要。…… | ||
| 1965.10.25 | 動鋤吉課 | 聖廟之成,事已至此,生等亦應貞堅其志,不應思多往後焉,事不論大小,以理為幹,若對方提出有近正理則應不了甚為是,然動工之事,要在第一一鋤,其有關及今後之情,余已將此事稟上楊師尊,今承楊師尊之示,動鋤吉課,為本十一月初八日申時正,今吉課己完,各節應多方籌預為是,而動鋤人選,可於後壇再示。…… | |
| 1966.3.30 | 奉 大士像 | 因廳三殿,正殿恭奉  呂尊師,左方恭奉 
李道長,右方恭奉  白衣大士,此點  余已請  大士准行,因我壇將來發揚,當有信女,故在進行上,更增浩大也。 | |
| 1969.3.31 | 門匾對聯 | …廟外大門之前,…門匾對聯之事,匾可用「金蘭觀」三字,聯可用 「金橋上達神仙府    蘭沼中通道德門」 書法可由我教總會趙者補金之,匾字可加其署名右下角,而建者若必需刻名,則可於右聯之右下角,匾聯之字大可一尺六寸方,小可六寸方,用凹式紅字為合,門左方樹木必用茂者,軟弱非所宜也,門右平台之方亦應加樹花木以免過空,門匾後,可留與將來名人題記,入路左方,一切亦應略加整固,以寬過路為是而門近級之方亦可用疏欄,以防小童無知路中可加調些以免積水。 內正大門之匾可用「金蘭觀」三字,聯可用 「金聲換起春夢     蘭信吹馥河山」 門圈之假石可加廣二寸,則匾聯之字與外門同也,所用凹式紅字為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