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步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陰陽五行步

  純陽師尊在【醫道還元‧卷七】中有云:「蓋五行迭運,相生相剋,已屬後天,在先天祗 音支 渾然一氣,所謂『先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未判之初,一氣渾然立極,是即性與命合而為一,舉先天元始者而言也,故曰 修真以先五行而定位』。在人稟天地之靈氣以生,當其未有形質之先,五行未判,已有一點真靈,渾然居中立極,此性命合一之初也。一自形質既成,五行判然,而性與命遂分為兩途。所以然者,五行判後,則分鎮各宮,水潤下而不復與火合,火炎上而不與水交,先天之水火合一 先天八卦,水火不相射,變而為後天判然兩途之水火 後天八卦,戴九履一,水火上下分途。後天之火,是人之識神,凡一切識是識非,防危慮患等神明是也;後天之水,則精津血液是也。識神盡是氣質之性,精津血液,已屬陰濁之命,皆非本然性命之真。

 

火上水下,水火不濟,此為衰老之主因。故【入藥鏡】云:「水火交,永不老。

  壇主有云:「腎屬少陰,腎經起於足底湧泉穴,腎病難調。腎開竅在耳,其華在髮,禿髮脫髮,頭髮早白,腎虛也;妙口玉齒,唇紅齒白,齒為骨之餘,牙齒脫落,牙科疾病,腎之衰也;眩暈頭痛,頸緊膊痛,口乾納呆,咽乾聲沙,津不上承也;腰寒背縮,骨痛膝軟,腎精不足也;二便失調,腎氣不固也;畏寒肢冷,手腳冰凍,夜不安寐,腎陽不振也;神疲乏力,呼吸不暢,腎不納氣也。腎藏精,人之生長、發育、壯老,智慧技巧,無不與腎氣相關。度人要用真經度,若問真經癸是鉛,此話何解?」又曰:「人老腳先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知足 此指腳常樂。由淺入深,從動到靜。動功可教 “陰陽五行步法”,先左後右,前虛後實,吊腳坐馬,蜻蜓點水,自然呼吸,玉女轉身,陰陽變換,左右交替,前五後五,先順後逆,清靜站立,身心放鬆。 收功功法 左手手心向天,右手手心向地,上下循環,上吸下呼,連續九次。身乃時代之過客,客觀環境 時人時間寶貴,一矢中的 簡單直接,不浪費時間2006年8月27日 壇主於下一壇再補充曰:「法無定法,因人而異,“玉女轉身”,方向角度,左右、前後、上下,因每人先天後天、體質、年齡、氣候、溫度、濕度、地理區域,以舒適自然為度,量力而行。

 

 

 

【2006年講義及錄影】   【修真目錄】   【主網頁】

  經實踐證明,每日早晚鍛練陰陽五行步可使火降水升、水火相濟;激發腎竅湧泉,增強腎氣;因其不斷輕緩地鬆身蹬腿,令氣血濡養腿膝,尤以膝關節,最為重要,所謂膝為“腎關”,能修補膝關節老化而引起之骨質疏鬆及軟骨組織流失;能把守此關,抗衰防老,自然而然。鍛練半年,雙腿盡可以蹲曲 坐低馬步而不覺痠痛;可以增強體魄力量,拳經有云:「力源於地,其根在腳」,根深蒂固,枝葉茂盛。又因為不斷柔慢地轉動腰胯,壯腰強腎,左右陰陽交替,經絡氣脈暢通,行功約一年,靜坐不能久坐者,能消除腰痠腳痺;氣未能下運者,則可通達湧泉、足部漲暖 (此乃修此功者的回響)。唯陰陽五行步法須勤持不輟,方為有效;對一些腰腿已衰退的初修者,要克服困難,方可得其妙效。

【目錄】   【主網頁】

真空妙有 《般若心經》淺解 之廿一

修身講義——真空妙有《般若心經》淺解之廿一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對圓明真性,切勿執空,也不能著相。要知道色蘊與虛空本沒有分別,而虛空與色蘊也同樣沒有分別 進一步說,色蘊本即是虛空,而虛空也即是色蘊 以至我們的感受思想行為及心識活動的情況,也都是如此。(復音埠)

舍利子

「舍利子」有兩個解釋:

一是指佛弟子『舍利弗』。原文《心經》講 及弟子們集會,其間 救世大士向舍利弗解說修行的方法,後來得到 世尊嘉許。又據《觀自在菩薩親著心經傳燈真解》,大士亦曰:「時有弟子,名舍利子,事吾已久,功行亦深,正欲求其度苦厄者,吾因呼其名以告之曰:五蘊之最難空者,其先惟在於色,……」此語可證。

二是指圓明真性。 呂純陽師尊註解的《心經口氣增註》中曰:「舍,宅舍也,凡身喻宅舍。利子,即法身也。凡身即氣之宅,人心是神之舍。此 菩薩而得般若波羅蜜多時,法性顯露圓明,名之曰舍利子,即修道得道之實義也。

  經文雖沒有明確的標示,但實在兩種意義都有。如 觀自在菩薩既指 救世大士,亦指觀自己心性一樣。另外有將 圓寂後焚化金身,或某些修行人火化後由肢體產生的遺留物,以部分的稱碎身舍利(分骨、髮、肉、牙齒之類舍利),結成圓形時稱為「舍利子」,又有遺體歷久不腐,以全身保全於人間的稱全身舍利,此類乃與經文所言實無關係。

色空真相

此段進一步解釋前面所言,物質(色)以及精神的所有活動(受想行識),所稱五蘊皆空的道理,這裡是叫我們不要將色、空當成兩樣,而是一樣。首先是不異,不異是沒有不同、沒有分別;然後是即是,即等於、就是的意思。

色不異空:是因為世上一切本自無極生成,由道而得。大道運化,可生天地、萬物,皆是無中生有,空中出現。事物(色)本來沒有,大道令之有,又終歸返無。它並非永遠的存在,只是變化中的存在,短暫的、無常的,這些短暫存在的東西,其性本空,所以說這些沒有分別,色不異空,不是兩樣。

空不異色:無極大道,能夠生天地萬物,運化一切,造就世上任何事物(色),由因(動機)藉著緣(條件)的湊合會聚,創造萬有,昨天這裡滄海,那裡高山,今天這裡高山,那裡滄海,所以又與沒有分別,空不異色,不是兩樣。

色即是空:言語、文字及一切眼所見有形貌的事物都是,聲音、氣味、滋味、接觸到者亦是,按照「因緣所生法」,這些都沒有永恆的存在,會重歸虛無,所以有形有質有色者,終會敗壞,盛宴終會終結,只留美好回憶,屬於假物,所以即是

空即是色:虛空能生萬有,還能容納萬有,空就是空間,就是餘地。家裡後面有空地,就可以種種花;前面有空地,就可以停停車,假如前後沒有空地,就沒有發展的餘地了。心空的人,度量大,什麼都可以商量,也好商量;度量窄的人,什麼都不容,不商量,那麼他什麼也容不下。「忠厚留有餘地步,和平養無限天機」,空就能有創造、發展的能力,房子不空怎麼住?杯子不空裝什麼?船不空當下水就沉了。「海闊任魚躍,天空任鳥飛」,海不空怎任魚躍,天不空怎任鳥飛?在修身來說,只有空,才使人不沉淪

空就是有,空才能有,真正的空,能夠產生奧妙無窮的有,所謂真空生妙有。由於空,才能不斷地創新,才可以容納一代一代的英雄豪傑。所有位置上都有人,誰又能坐進來?我們不為更多人預留空間,又如何可以壯大。宇宙中每一秒鐘都有新的星球形成,也有許多星球殞滅,完全對宇宙沒有妨礙。森羅萬象,全憑空而顯作用。

  我們修道,首先就要心空,心空就是空去心裡的塵垢(種種執著、妄心),留出空間,這樣才能容納大道。所以並非當作「無」、當作「沒有」去解釋,如果是什麼也沒有,就不難懂,不需要說即是

真空妙有

真正的虛空之中,同時存在玄奧的有,此所謂「真空妙有」,方是五蘊皆空的空義眾生因為貪戀現象界(色)的物質與享樂,看不到色與空的真實關係,而迷失精神界性空的本體,不知緣起性空(事物因緣而起,而本性實空)的真義,大都認為色即是有、空即是無,把色與空,看成是不同的東西。於是說有的時候,就執著於有,不能做到「過去莫追究」,過去的成績變成了絆腳石,過去的貪瞋痴,多年後一件也還抱在手,緣未到卻攀緣;說空的時候,就執著於空,不能做到「珍惜眼前緣/人」,不知道「時不再來,機不可失」,蹉跎歲月,把握稍蹤即逝的每一刻,活在當下。

所以《心經》對於執著的人就說:的有,是不異於,與沒有分別,叫人不要戀著於的東西,本身就是,並不真實。對於執著而陷於虛無之境的人說:的無,是不異於,與沒有分別,叫人珍惜善緣,廣結善緣,行藏安於所遇,出入順其自然;這東西,就是,緣份一到還是會發生,故要隨緣、順緣,順應自然。這是一種最巧妙的破除執著的方法。

在修行方面說:「色不異空」,是修空觀(一切都在變幻,沒有永久實在);「空不異色」,是修假觀(世上事物皆是因緣所湊的假象,不必執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修中觀(不執於空,也不執於假)。

在度眾生方面:「色不異空」,是破一般凡夫的我執;「空不異色」,是破修行人出現的法執;「色即是空」,是菩薩大智,無相布施(布施而不分人、我、眾生……,不分善惡);「空即是色」,是菩薩大悲,不捨眾生(色身雖是短暫,終會歸空,仍然包容、接受眾生)。

再從一般眾生境界而言:代表物質,代表精神。「色不異空」,是物質的色身,不能離開精神而獨存,否別,將變成植物人。「空不異色」,是精神不能離開物質的色身,否別,將變成沒有體質的幽靈。
緣起性空,有而非有,是色不異空
性空緣起,空而不空,是空不異色
緣起性空之故,所以即有即空,是色即是空
性空緣起之故,所以即空即有,是空即是色

  修真課程講到,「身體之有(即色),魄能生精,培陽養炁,可以借假修真;靈性之無(即空),歸根復命,棄妄存真,可以超出陰陽。」又引師曰:「有為而立功,無為而悟道」,皆是以真空而含妙有之理法,值得大家細心認真學習。

 

 

【修身課程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