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之 《陰符經》之二

由本觀德智道長續向大家講述《陰符經》的觀天一章:
天發殺機 移星易宿
地發殺機 龍蛇起陸
人發殺機 天地反覆
天人合發 萬化定基
性有巧拙 可以伏藏
九竅之邪 在乎三要
可以動靜

當中是解釋現世的災難異象增加的原因,與此同時,人在天地可以如何謹記經中的「三要」去處世,減因果,消業弭有何實際需要,都在德智道長的解說中略談之,讓大家明白最終「無為」,即使有聰明才智,要無窮無盡的慾望,也要逐漸「關燈」才可真正「伏藏」;「伏藏」才能「天人合發 萬化定基」,「無為」會達至天心人心相契合,自然能「定基」,事事安穩,安處泰然,其中奧妙,請觀看影片了解更多,謝謝!

《陰符經》上一集:   • 《陰符經》  

本觀壇主於癸卯年三月初四日(23/4/2023)降乩傳令展開金蘭觀週日乩後講座,敬請各位密切留意往後更多不同學道課題的講座。

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之 《道德經與修真之五十三》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延續道真道長講述《道德經與修真之五十一》,德義道長承先啟後,續說《道德經》與修真間的玄妙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今集《道德經與修真之五十三》講座是有關修煉打坐過程常描述的「煉丹爐鼎」、「以水濟火」,德義道長以八卦的基礎去述說《道德經》中指出修真之道,其道與八卦之間的契合,以及當中代表的元素「水」和「火」又在對應上丹和下丹中代表甚麼呢? 請細心觀看影片參詳之。

❇️❇️道真道長修真集(本觀網上書刊)連結:https://kamlankoon.com.hk/Books/Medit…

天下有始 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道德經 第五十二章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金丹一物,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後,乾失一陽而落於坤宮,坤得此乾陽真金之性,遂實而成坎。故丹曰金者,蓋自乾宮落下來的,在人身中謂之陽精。此精雖在水府,卻是先天元氣,可為煉丹之母。修士煉藥臨爐,必從水府逼出陽鉛以為丹母。故曰:「一身血液總陰,一身陽精人不識。」此個陽精,不在內不在外,不入六根門頭,不在六塵隊裏,隱在形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卻又生生不息,是人身之真種子、大根本也。一已陰精,不得先天陽鉛以為之母,則陰精易散,無由凝結為丹。是以之氣,同類有情之物,烹煉鼎爐;然後先天真一之氣、至陰之精,從虛極靜篤、恍惚杳冥時發生出來——上丹母也,亦母氣也。用陽火以迫之飛騰而上至泥丸,與久積陰業混合融化,降於上顎,化為甘露——此陰精也,亦號子氣。
既知其子
復 守其母 ,歿 身不殆。塞其兌 閉其門 終身不勤
由是下降重樓,傾在神房,餌而吞之,以溫溫神火,調養此先天真氣與至陰之精,此即太上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始也母戀子而來,繼也子戀母而住,終則子母和偕而相育,陰陽反復以同歸,雖歿身不殆恐怖、危險也。從此確守規中,一靈內蘊,務令內想不出,外想不入,緘口不言,六門眼、耳、鼻、舌、身、意緊閉,綿綿密密,不貳不息,勿助勿忘,有作無作,若勤不勤。如此終身,金仙證矣。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常有濟於外圖,先已自喪其內寶。所謂「口開神氣散,意亂火功寒」。重於外者輕於內,命寶已矣,命根何存?故終身不救也。人能塞兌閉門,寶精裕氣,母氣、子氣合化為丹。古云:元始天王,懸一黍珠於空中,似有非有,似虛業虛,惟默識心融者,乃能見之。小莫小於此丹,能見者方為明哲之士。當其陽氣發生,周身蘇軟如綿,此至柔也。能守此至柔之氣,不參一意,不加一見,久之自有浩氣騰騰,淩霄貫日。故「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然下手之初,神光下照於氣海,繼則火蒸水沸,金精煥發,如潮如火,如霧如煙,我當收視返聽,護持其明,送歸土釜,仍還我先天一氣——小則卻病延年,大則成仙證聖,身有何殃可言哉?不然,老病死苦,轉眼即來,能不痛耶?要皆人自為之,非天預為限之也。夫人既不愛道,獨不愛身乎?切勿自遺身殃,後悔無及。此為真常之道,惟至人能習其常,不違其道。故日積月累,而至於神妙無方,變化莫測。語云:「有恆為作聖之基,虛心是載道之器」,人可不免乎哉?
道 佛 儒醫 課 程 ─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五十 三 202 4 年 4 月 14 日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