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二十八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二十八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修真法程如坎離相交、取坎填離、離宮修定、抽鉛添汞…只是機要大綱,修真者每因四時八節、道行根器、心地理境、年齡體質各異,而有不同的配合方法,譬如現在是三伏天,須要伏養真,但到了三冬的時候,就要潛養真,兩者迥然不同。是故修真豈有鐵定不易之法規哉? 云:『法無定法;不執一法,能得萬法』,所以最妥善的行持是沒有轍跡車輪留下的軌跡可循的。

  同理,言語文字只能演譯修真道理、方略大概,有其局限。在修真來說,至理之言論,也不能等同於金丹的法訣,並有其疵或可引來貶。 是故真道的承傳,是由仙真默授丹訣,因才施教,甚少人傳人, 云:『丹訣真師授,須與神仙論,自古不立文,只有心傳心』,所以至妥善的言教因才施教,以心傳心是沒有瑕謫的。

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修真澄心遣欲,放下思慮,冥杳清靜,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還虛合道,棄妄歸真,法於自然,何用籌策?若籌謀運計,轉心動意,反而滯困於後天,與道背馳。是故善於閉守者,固守性命,萬緣放下,外事隔絕,無絲毫罅隙可以乘虛,不自作關鍵可以開啟;心靜返神,神凝鉛汞,金玉結聚,性命相合,日月魂魄合明。善修者善於性命的和合先天性命和合,後天性命相離,雖無繩結之束約,亦不會令性命離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由於聖人修煉性命之真一、魂魄之合一,內則除三心、四相、分別識;無人、我、物之區分,與天地合其德。外在的表現則常具善心、慈悲心、惻隱心;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故常善救人而無放棄之心,常善救物生物、植物而無輕毀之念,這樣的心智行為,是謂承襲了真性的明德。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內修而言,美善的身心靈修持,可以作為尚未美善指身心靈修持的效法目標;不美善的身心靈修持,又可作為提升美善的憑藉及資用參考資料。這樣便能有錯當改,見善則遷,循環不息,持續地改善修持,最終令修煉身心靈達至真善美的境地。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上述行持修煉,還須不自恃?其貴有的優點,所得到的成就;也須不自矜?對提升美善的資用,有所鍾愛,譬如對改善自己的缺失,感到自滿。就連擁有聖人的修持智慧,也好像愚人般的迷噩,渾然不覺。這便是修持的要妙。

總結:這章的主旨指出妥善的修行法訣?因人而異,不是固定可循的軌跡;言語文字的傳播,是有其局限性及瑕疵;計較火候銖兩,求謀籌策也不是妥善的;善修者善於閉封外緣、和合性命。聖人成之於內,符之於外,故常善救人救物;並提倡循環持續地改善,令修持達至真善美。

 

 

庚寅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二十七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二十七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輕清和重濁之物混合在一起,譬如清水和坭土,在地心重力影響之下,自然輕清上浮,重濁下沉;可以說,重是輕的根。且看自然的天體吧,萬星環迴紫微而左旋東昇西落,而帝星卻如如不動,君逸臣勞,以應自然;可以說,靜定是躁動的君主。

萬星東昇西降只因地球自轉,日夜陰陽何嘗不是?天地的陰陽,乃自然之道,制衡身、心、靈。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 音支重,

  人身小宇宙是天體大宇宙的縮影—宇宙浩瀚,無盡無邊;內景世界亦如蒼穹,深渺無際。星系星體、能量光磁,遍佈宇宙;人體亦有精氣,發亮紅外線 發熱,充斥一身。 玄玄上帝,創造星球 見天堂遊記;人身亦有元神,可以轉化精氣 人身可貴。 上帝與道同在,亙古永存;可是人若不內外勤修,勢將淪為陰鬼,循迴輪轉,難有出期。

  星系如銀河系 之中心,光度與密度最大,聚有眾數黑洞 組成超級黑洞,吸噬星體,發出超級強光及能量射線。當星體被引力扯碎,吸進黑洞之時,重力之大,能將時間停頓,突破時空;性命內修,亦有比擬—當內觀靜守於玄竅,心神集定,精氣自然匯聚,所謂:知白守黑,神明自來。元神居其中心,處中以制外,抽鉛添汞,橐籥翕聚,將混金樸玉 已轉化之精氣 聚合,結而成神丹,並產生玄妙變化 返祖現象,能後天返先天,超出五行。是以聖人終日行,而不離開真一之炁、天一之水,這些令靈性返本還元之至寶,元神也不離開其為鉛汞之中心。 云:行住坐臥,不離這箇。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性命返本還元,轉為金丹之體,圓陀陀,光灼灼,能於內觀覺見金華榮觀。雖有光耀之觀,但沒有生自彰自是、自伐自矜之心,拘滯和擾亂其先天的狀態,故仍能保持超然物外,處如燕輕。

道德經真是修真寶筏,若照字面解,而不是以修真層面來探索,則難以圓通而偏失經義。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金丹之道,人皆可修;無極故鄉,元靈所出。人人本可調燮自身精氣,修煉成丹。只要誠意毅力,信心苦志,揣摩探研,得真師之導,豈無成就哉?奈何一些本俱深厚夙根的人,卻不珍惜本身的修為成果,反而肆意於情欲、沉迷於聲色貨利之間,這樣便輕易破壞了靈性護養先天精炁的基礎所謂養性葆命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若然欲念運轉,著於外物,則先天精炁亦隨心之所至,淪為後天精氣,喪失損耗;若然元神受孽力纏繞,躁動不休,中心失據,則元神亦落入後天,環迴旋轉,失卻主掌一身精炁的能力失君矣,待陽炁喪盡,終亦淪為陰鬼矣……

總結:此章之中心在闡明養性葆命之要。說明聖人時刻不離養護靈性為其深根,並提出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之理。最後帶出若然元神不能據守其為一身之中心,卻輕身於外事外物所引起的後果。當中修真的作為與自然天體的表現,出奇地吻合,故於此文一併發表。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