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三十二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三十二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在人一身之內,為甚麼會有爭戰?蓋能支取及耗用一身精氣神者,乃身心靈是也,三者取耗得宜,身心靈便可和諧安平。陰符經云:『三盜既宜,三才既安』。能藏,尤以第八阿賴耶識淵深無窮,能潛藏過去世無數善惡的業識,外緣一遇,喚起靈性潛藏業識的執運,縱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果際會時,自作還自受。所以修真要以內功外德消弭潛藏惡業業識;身心靈三者若不和合,便會產生爭戰。經云:『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夫佳兵者,善戰之師,雖能剋敵制勝,卻不免生靈塗炭 損神傷精,不祥之器也,為有道者所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有道的君子則貴左,左為陽為魂,修煉陽氣,煉魂制魄;左為青龍,精氣生發,氤氳蓬勃,疏條通達,關竅開通,一炁周流。用兵則貴乎右,右為陰為魄,為眼耳鼻舌身意,意守觀想,武火調燮,導引精氣,進火退符;右為白虎,管制調節,監察修治,剋亂肅殺。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若以武火調燮,行氣導引,動意生欲,心萌運轉,必損身心靈自然真一之和諧,況用凡火,傷神損精,非有道君子所取。唯有衰弱修者,陽氣不足,精結物欲,習染已深,難入自然無為之清靜、中正安和之妙境,不得已而用有為之法,猛烹極煉,使精氣神產生轉化。 云:『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是故修真貴乎虛無恬淡,讓精氣神自然的昇華轉化。佳兵雖能制勝,唯勝而不美:用意損神,每每破壞招攝先天一炁的狀態,及先天靈性的感應。而修者感到滿意的地方,只是有能力調控關竅中的精氣而已,誰不知這些調控也是動意、傷神損氣的。夫傷神損氣者,又如何煉就一身性命返本還元、歸復無極呢?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以喪禮處之。

  青龍喜慶,白虎喪惡;青龍延生,白虎好殺。於人身而言,魂屬青龍木,魄屬白虎金,金能剋木,故日常生活中,魂受魄制,魄居上勢,靈性潛隱。是故世俗人只知有身心,不覺有靈魂,又因後天塵俗習染太深,失卻先天靈通的感應,感覺不到仙真佛聖的存在,不信道修真,任由靈性沉淪,待陽氣耗盡身亡,靈魂轉為陰鬼。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總括而言,修真無心則道生,順天而行,率性隨著靈性 而為,安和中正。常動武火則傷神損精,猶如戰爭中殺人眾多,應以悲哀泣之;雖戰勝亦以如喪禮處之 非真慶幸

 

 

 

 

 

庚寅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三十一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三十一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修真若以道來輔佐心指心意、心思、心念等,欲以主理及調治一身 精氣及四肢百骸 者,不可以強硬、甚至武力的形式來支配一切,猶如一國之主者不可動輒用武力來強制國家,因為這樣的做法,不單違背道德 道德的做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會在因果循還的律理之下 人身不離陰陽五行,也受因果律理的制約,得到相當的報應。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後,必有凶年。

  蓋人身由身心靈所組成,修煉身心也是為了修煉靈性、還元返本、棄妄歸真、超凡入聖、免墮輪迴。是故修心不貴乎用意,卻貴乎默訥無為中正和平虛涵謙順,畀讓精氣可以昇騰轉化,烹煉還元;靈魂可以納受煉養,返修先天。可是很多性情固執之修士,喜惡隨心,不知心性互根、養性修心,以俗見凡識,剛愎自用,妄作非為,不只破壞了身心靈和諧的法則,更令身心靈交戰,損害了身心靈。

  損害身心靈不一定是在靜修的時候,在現實生活中,不為意的時候,影響更為深遠。譬如與人吵鬧,發火指罵,毒恨的意識不斷迴繞,有如戰爭,在戰火之處,所有的種植都損壞了,其後荊棘叢生,在於靈修便是喪失了許多功德, 云:『火燒功德林』是也。 又譬如沉迷於物慾,過度勞役心智、損耗精神,致使五行之氣失卻平衡,身體抵抗力下降,招攝病邪,並拖累靈性陰濁、沉淪。就好像大戰之後,人民死傷無數,那裡還有吉兆豐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是故善修者,內修外煉,積功累德,晉修其善果而已。唯仙真佛聖的果位,乃宿世內修外煉的成就,達到功圓果滿,內外圓融,得上天的考核校量、認受給予,誰敢以強取?況且功德、罪過,天律有定,非人能自認,可是有等修士,在修煉途中,受孽障理障所礙,失卻虔誠本願,境隨心轉,自造因由,一意強行,違背道德。不啻道考、魔考未能過關,反而耗損功德,徘徊磋跎。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譬如一個善於種植的果農,不會作出無謂的行為,來損害自己所種植的果實。修真如是,善修者豈會誇耀自己的功德、自負自己的成就、驕傲自滿,損害道果;縱然使用心意強制一身,譬如於精結不斷迴繞之時稍一閉息,收攝心性,也是謹慎細心、迫不得已而為之,收攝之後,心意亦徐徐回復中正平和,非為樂於操控而用強,保存身心靈的和諧。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萬物的生命歷程,於長大之後,必然步入衰老,這是所有生命在後天必經的過程。衰老之後,不久便是死亡,這樣短暫的過程不合乎道,蓋道亙古長存,永恆不滅。但是萬物的心性卻永在,只是身命短暫不道早已,不斷地生老病死,循迴輪轉,不能自主,是故 云:『修行之道無二法,首先解脫色身心』。知乎此,修道之士應以自身元靈為主,身心為輔,煉魂制魄,不可以後天心意拑制一身,避免不道。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