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十九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九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之侮之,

  本章以君主對民眾不同的情況,來引喻內修時心、性與精氣的變化影響。人身後天以心為君,心為身之主使;先天以靈性為君,所以煉魂制魄。性者心之源,心者性之源,心與靈亦互為根源及影響。

  上古的時候,有道德的聖君,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治,不分賢愚貴賤,不貴難得之貨,使天下百姓不知不覺地受到教化,民風淳樸,法於自然。百姓安享太平之福,免去爭執禍亂、災劫困厄,仍然不知到這一切都是聖君的恩賜。

  修真與治理國家無異。上乘的修煉,猶如上古聖君,施無為之治、不言之教,百姓自然化育;就是讓性心身得到上德的修持,以無為之心性、無欲無情、無心無相,使身中精氣自然煉化,神氣精合一,三元一體,靈性歸真,精炁純一,積精累炁,丹成事遂,一身皆謂自然。

  次一等者,猶如賢明君主,雖然不能像聖君一樣施行無為之教化,使人民自然淳樸,但能施行德政,教化民眾、親近百姓。因賢君施行仁德,故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擁戴,還能得到百姓的美譽讚揚。好比鬧市修真者,久染塵囂,失於淳樸,心性難以圓通無礙、無為自然;精氣未能自然從化。但能堅篤於修真,洞悉天地之機理,通曉日月陰陽之變化,匹配陰陽、聚散水火、取坎填離、抽鉛添汞,內外勤修,早晚動靜。正因勤誠,故能煉化身中精氣,使精氣歸向,與神結合,靈性還能得到精炁的光華照耀。

  再差一些的情況,就是民欲盛熾,各為己見,異端爭持。有次一等的君主就以刑法及懲罰來治理人民。到了這個時候,民眾便畏懼國君了。有如修者精結纏繞,或為累積孽障,精氣乖離,修者便以強制的方法,或以針砭藥物治理,精氣雖然暫時矯正,只是受攝於強制的方法,卻不是真正的歸向。 云:『真藥醫假病,真病無藥醫。

  最差的情況就是國君無道無德,以權愚民,民眾內心也不服從,對國君輕視,甚至言行侮辱。對於這樣的情況,爭鬥災禍遲早會發生。 陰符經云:『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是故國君對百姓的誠信不足,民眾便不信從國君,甚至對著幹。所以治理國家,首要人民能尊重國君的言論,聽從他的指示。以修真而言,就是身中精氣能配合神的調禦。心性若沒有調禦精氣的能力,或精氣過於濁染,精結情結過深,精氣神三者便會乖異,修真便出現障礙;常見者有精結迴繞,難於靜定;或於入靜定時,身體氣動不休;欲聚炁於關竅時,精氣毫無反應;或心與性之間出現背馳,心與靈不能相顧。歸真返本,最殊勝的修持便是仿傚上古聖君的治理,功成事遂之時,百姓都認為是自然的事,還不是聖君的功勞。

 

 

己丑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十八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八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第十六章

  何物能招攝先天一炁?當然不是有形的物質,若是,則早已被科學家發現了。是故此物必須是身中無形的精氣,經云:「一炁化三清精氣神清澈之本源」,逆煉則以三清成一炁,最關鍵者:一炁的發生,須心性的配合。虛極者:心性虛空,無一點罣礙;靜篤者:心性靜定,無些微運轉。若致虛守靜至極點,心性真空,身中所有精氣 萬物受其感化,產生作用 並作,吾以神之觀來照會精氣,使其一炁之復 一陽來復

  觀乃神光之內照,天之神發於日太陽,人之神棲於目,是故內修神炁以觀;觀可橐籥,聚之則眼前一黍 聚焦成一點,展之則瀰淪四極,無遠弗屆;觀,處中以制外,通達一身之宮關竅穴;在後天猶有參雜視覺,返先天則純為神炁之覺照矣。

  萬物品類,芸芸眾多,唯要維持其生命,有必然之規律,各各須回歸到生命的根源,修復其精氣神狀態,所謂「歸根復命」。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修真是要修復永恆的性命,故亦須歸復到性命的根源之上。甚麼是性的根源?元神是也;命之根源?元精、元氣是也。歸根的法門叫做「靜」。靜的層次及作用,高深莫測?心靜返神,神凝見性;後天返先天,精氣轉化成元精、元氣;靜就是修復性命的基礎。修復性命就是為了達到真常?不生不滅、永恆的境界;若要維持真常的性命,務須修成先天真常之體,解脫後天色肉之身。蓋色肉之身離不開循迴輪轉,脫不了物質的拘滯,走不出時空的制約。知真常之體就是陽魂元神、陽魄 元精元氣 所結合而成,聚合之時,性光明亮,仿如日月,故易曰:『與日月合其明』是也。

  不知靈性不生不滅,不知勞役性命損耗三清,不知先天性命合一、後天魄魂相戈金剋木,不知真常之道而違理妄作,破壞真常之道,損害性命,則凶險災劫不期而生。經云:『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人身依靠飲食來維持生命,仙佛則不然,可依先天一炁而存。先天一炁,道自虛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亙古已有,真常不息。真修之士知乎此,為了蓄養一炁成真體,其胸襟常能容納萬事萬物, 云:能容乃大。常能兼容一切的人,心地乃能公正光明,無一己之私。常持公正光明的心乃能成為聖人即王也云:內聖外王,中正和平。聖人修行,不我自行,卻觀天而行,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乃能與天地合德。常能與天地合德者乃能合道, 師尊云:『道乃天地心,愚痴不解尋。』蓋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先天地而生,後天地亦不終,故持道不失乃能恆久。如此修持,就算人壽雖盡,肉身雖沒,其真元不殆,能脫離肉身,依道 先天一炁 而存,逍遙自在於天地之間。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