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年 修真課程 修真課程

 

 

金蘭觀修真講義 — 修真課程

知者不言

  神仙法訣,本非語言文字所能描述,譬如雪裏開花魚躍鳶飛的狀態;進一步精氣神身心意的歸一狀態。簡單如蘋果是甚麼味道,縱使妙筆生花、妙語如珠,也難以表達真正的感受。歷代仙真皆以心傳法授,薪火相傳,傳渡凡人;謹以文字經典而得悟、得道者,千人萬人,恐無一人。在金蘭修真學道,當以仙真佛聖降壇時,即場同修,丹訣默授,為傳授之主流,師云:『沙盤柳筆開慧竅,靈犀一點神人通。』金蘭觀修道者眾,但修煉時日不同,層次不同,心性不同,身體狀態又是不同,先天根器又各異。仙真佛聖因應各人之基礎,因材而施教,是故感受亦各異;唯心誠則神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修真課程的目的

  語言文字既然不能表達靈性的感受,也不能傳輸修道之“真”,修真課程又有何作用呢?語言文字當然不能傳“真”,但修真課程可發揮其他的作用:修真須法並重,以除迷惑, 龔壇主有言:『通,百理明,理所通者無迷惑…』是故修真課程可以講論道理,解除初修者之疑惑,令其理通道明,把持綱領,免入旁枝末道。一般初修者最大的障礙,反而是身障及心障。身障如俗務繁忙;於修真時腳痺腰酸、疾病纏繞,影響修真;或炁機薄弱,易受邪入侵。心障者:執著於事物難以入靜;又或無明,顛倒性命;心慾物慾,慾重心迷等等。修真課程可以輔助初修者解除身心之障,指示方向、引述經驗、辯證驗證,喚醒人心。

  金蘭觀乃是天壇及玄壇,上天之窗口,代天傳語,承傳上乘菩提、上等智慧。仙真佛聖的乩文意義深長,修真課程將有關修真的乩文,作註詳解,闡明玄妙的含義,引導緣人,歸向修真。修道基礎智識如:無極太極、天地陰陽、五行八卦、河圖洛書、經絡關竅、宮位池位、丹經名詞等等也可在課程內逐一介紹,鞏固修真者的內修基礎及認識。

  修真課程可以解經解心。隨著壇生修真的成長,一些道教經典的註解或闡釋,如陰符經、內經圖、修真圖、內修篇(部份)等,已在修真課程內有系統地探討。此外,修真課程還可以演授動功,如採氣法、陰陽五行步、行功等等。輔助修者修身養命,強健體魄,性命雙修, 師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蓋人身乃各人修真的道場,不可疏忽。

  金蘭觀乩後的修真靜坐始於修真課程,最初由二玉帶領。目的是維繫壇人修真,養成文化。金蘭觀乃仙佛之道場,天壇玄壇,洞天福地,與別不同。獨修不及群修,修真有年的壇生皆能發覺在金蘭觀群修的時候,炁機充盈,易入先天狀態。 尤以正副 壇主與壇人同修之時,得到嘉持護祐,仙炁灌頂,獲益無限。總而言之,修真課程將與新舊壇人在修真之路並晉,吾道不孤!

 

 

 

丙戌年 修真課程 有心無心

 

 

金蘭觀修真講義 — 有心無心

 

修真要旨

  修真目的是修煉元神,要旨是結聚精氣神,聚散能自如。都市煉道最大障礙就是心障。蓋心為精氣之主使,心動則氣動,氣旋則身搖;心定則氣定,炁沉則金浮。心之不能靜,唯心中有執、精結未解。

  道祖清靜經有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經文理淺易明,但知而持行者不多。因城市生活迫人,不受生計影響者又多不知足、慾好尋、精自損,以致入靜之時旁思雜想,迴繞不休。

  能自覺雜念正在迴繞者,則能以心自揆

音愧,揣度也 心之法,清除雜念。所謂「心自揆心」,即自我揆度心中即時所想;雜念源自心有執於事物而有,若心不揆於物而自揆,即心念回到念頭的始源,雜想即能停也。此法雖然有效,但在使用之時帶有壓心的感覺,不能久用,久揆則頑,用意亦過甚,背離自然。心意若能心平氣和,顏寬意悅,動靜自如,活潑無礙,而又不離清靜冥杳者,則不為事物所擾累矣。

  心為萬法王,所謂萬法唯心。心愈柔細,神愈凝專注,氣愈沉,呼吸愈細緩,精氣調控能力愈強。反之,心愈粗略,神愈散 旋轉,氣愈浮,呼吸愈粗速,精氣調控能力愈弱。內修性命如是,內家動功亦然。心柔細具有微巧、專注、沉著、細緻、柔晉、緩延的特性,心細則氣沉,氣沉之不能再沉則氣聚 如水在山川流之如海,氣聚則結形 有炁珠之模形。心意注丹田則聚氣丹田,氣液聚散、坎離橐籥、甚至開關展竅、河車搬運、三田返復,無不可以心柔細而運之。

有心無心

  可是有些境界,不是有心而能達到的。 北斗星君有云:『有心知道遠,無為顯真性』。 地藏王菩薩有云:『有心知道遠,無為顯佛法』。 龔中成壇主有云:『有心知道遠,無心可見道』;又曰:『有心知道遠,無心顯太虛』。(見2004至2006金蘭觀乩文) 可知“有心”欲與“道”合,尚是很遠;真性、佛法、太虛、道等,還須以無心來顯見。因此,仙佛丹訣不是以心念可達,也不是語言文字可能表達,故不立文字。仙佛是以導引方法默傳,徒生接收先天信息能量,亦不能以有心來完成。金蘭觀有幸成為仙佛傳法的道場,千載難逢!

  後天離宮,由後天返先天,轉為乾宮,元神之舍,靈覺顯露,不能以後天六根的感覺來比擬,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意即無心念矣。黃庭中宮亦復如是。靈性修煉至某程度,才與六根有聯通,才能以六根感受先天靈性之所覺遇,是為六通。

  是故有心與無心或有為與無為 是在乎情況而施行的;修真的過程並不是一味無心,或全是有心的,有時是互相交替而進行。初入坐難於即時靜下來,宜懷柔而內聽;雜念活動盛熾則以靜制,水火氣液悖而不交則以動濟,譬如坎離相交、取坎而填離等;過欲則又宜守雌,總之動靜兼參,法無定法, 云:『不執一法,可得萬法』。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