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 修身課程 天后聖母聖蹟

 

修身講義 —— 天后聖母聖蹟

天后聖母,又稱天上聖母,出生於褔建莆田湄洲,因福建人對年長德高望重女性尊稱為「」,而百姓敬重她捨己救人護國安邦的精神,故多稱為媽祖。歷史上,媽祖真實存在,其真正名字為林默,因閩人有在女性名後加「娘」字以表尊敬的風俗,故亦稱林默娘。林氏世代忠烈,遠祖比干忠正敢言,被商紂王挖心而死,至周武王賜後人林姓,受姓始祖為林堅。天后為林氏祖先分支至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又是唐代時善於教子的「九牧林氏」(九個兒子都做了州牧即刺史)林牧的第十世孫女。父名林願,遵祖訓積德行善,因功名不就,棄文從商務漁。

誕天后瑞靄凝香
天后聖母之父母多行善積德,並虔誠敬拜供奉觀音大士,一次拜觀音後母親王氏夢見觀音大士慈祥地對她說:「你家素來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之後便懷了孕。至北宋建隆元年庚申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將近分娩,忽聽得四下隆隆,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天后於是降生,身上異香,氤氳飄蕩,久久不散。出生至滿月,一直不哭不鬧,因生得稀奇,父親給她取名「默」,甚為疼愛。

慈悲念得結仙緣
林默娘小時曾遇一窮老乞丐,見乞丐凄涼,遂傾囊相助,老丐實為玄通道長,送木人給默娘,後默娘因母病而獲玄通道長指示救母之藥,並學得初步之星象天文醫術。默娘妙齡時又於古井遇仙,得傳授符法。再後父親重病,默娘為求千年靈芝救父,前往武夷群山,重遇玄通道長,學得醫術法術(玄微秘法),並獲傳如意金劍,本領大備,經常濟世救人除魔降妖。

破驚濤孝女分身救嚴親
默娘16歲這年秋天九月,父兄駕舟渡海北上,當時她正在室中織布,忽然伏在織布機上閉起眼睛,臉色突變。一手抓梭,一手扶抒,兩腳緊踏機軸,拼盡全力在掙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發覺後,十分驚恐,急忙把她叫醒,致失手將梭掉在地上。她睜開眼睛,頓足高聲哭說:「我父得救,哥哥墜海死了!」原來其父兄遇上風浪,怒濤中幾次將翻船,若似有人穩住其舵,其時正是默娘閉眼,分身救父,腳踏父船,手抓兄船的舵,當母親把她叫醒,梭墜地,兄船舵摧傾覆,父親脫險返航,其兄則被洶湧的浪濤所吞沒。後來默娘陪著母親、嫂嫂和幾個村民駕船出海尋找兄長屍體。忽見海水洶湧,一群水族聚集海面,眾人驚懼。默娘安慰眾人,又告訴水族不必迎接,於是水色變清,兄長的屍體便浮於海面,這時大家才知道是水神護屍。此後凡遇默娘誕辰,半夜即有大魚成群,環列於湄嶼之前,好像拜舞的樣子,黎明始散去。

證仙班重九日昇天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987年),默娘時年二十八歲,重陽節前一天,對家中人曰:「我心好清淨,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大家都以為她不過登高遠眺,不知將成仙。第二天重九早上,默娘焚了香,念了經,與諸姐登高於湄峰之巔,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氣沖上天空,仿佛聽見天空有絲竹管弦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仰見鑾輿翠蓋,儀仗幢幡,雜沓而至, 天后乃跨雲而上,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世,若隱若現。湄洲人仰頭望去,無不欷噓驚歎。俄而彩雲佈合,不復見矣。嗣後異迹屢呈,鄉人或見於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並常示夢顯聖,降福於民。人民畏之敬之,立廟宇拜祀焉。

救渡海難、雨濟萬民、驅除瘟疫
聖母在世時已曾祈雨解救旱災,又驅除瘟疫,救渡海難。及後 聖母成道,更是護國佑民,救人危難,常於海上顯靈,在驚濤駭浪中拯救漁舟商船。曾有宋朝使者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遇到大風浪,八條船沉了七條,只剩使者的船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 天后穿朱衣端坐在上面,隨即風平浪靜。鄭和七次下西洋,亦多次遇到危難,幸得 天后庇佑解救而轉危為安。元朝運河漕運,沿途多處急濤險流,天后屢次庇護,維持船隻航行安全。明清兩代 聖母之聖跡更是不計其數,受到萬民景仰。

天后昇天之處

拯救官船商船

庇佑鄭和

雨濟萬民

講義插圖,來自其它網頁,如需刪除,請用電郵 kamlankoon1970@gmail.com 告知,謝謝。

 

丙申年 修身課程 震動驚心談《震卦》

 

修身講義 —— 震動驚心談《震卦》

  丙申年值年卦為易經第五十一卦「震為雷」,由上卦代表天上的震雷及下卦代表地下的震動重疊組成。震為雷亦即大霹靂,是由兩股相對的力量所撞擊而產生。

  《說文解字》訓曰「震。劈歷振物者」,劈歷就是疾雷,是快速劇烈的震動,故亦有「震為動」的解說,但要知這種動不是一般的動例如行動、活動,而是天翻地覆的動。地的震動很駭人,但還不是最厲害的,因為有形可察,還可看見;天的震動更為厲害,遭受天雷是毀滅性的,而且無形可見,這是天之威力,天威震動於天上,人在下便會畏懼,畏懼就得檢點自己,修身反省。所以稱震卦為雷,並不是簡單的天文現象,其中實有重要的啟示。

卦辭: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震下震上)

  天本虛空,平靜無事,雲來雲去,不產生雷,像世上平靜和諧的時候一樣。但當世上起了分別心,計較你的我的他的,由不同的愛惡,便各自結集與自己相同的力量,排除異己,拉攏同類,分開成為相對的對方,形成對立的陰陽力量。這種對立令前景變得鬱滯不通,《國語》說:「陰陽分布,震雷出滯」,是說這時候需要震動才能使那種鬱滯的情況改變,重新達致亨通。

  陰陽二氣不能調和,愈聚愈大的話,便終於相互搏擊,「轟隆」的產生驚人的雷霆力量及聲音,其威力好不嚇人,這就是卦辭所說的「震來虩虩」了。(虩音隙,是很恐懼的樣子。)雷霆產生變動,令人震驚,其來如迅雷,其去如烈風,那種迅猛,「萬物莫不蠢然而驚」(卜應天祖師解《陰符經》語),君子受此震動,能警醒改變,釋放執著,放下你我眾生壽者(四相)的分別,讓世間回歸和諧,令怠惰者變為勤奮,不恭者變得有禮,……能夠如此,則未來便變得有希望了,因為和諧才是天地的本原,未來有希望是人生喜事,所以能夠「笑言啞啞」。(亦暗示小人不一定如此,他們會繼續積聚對立的力量,以至出現下一波的雷霆!)

  雷鳴電閃,震的威力鎮懾百里,範圍之大,莫不恐懼,而那些識量短淺的人,在意外驚恐的情況下,更會手足不知所措,而掉落手中的東西。相反有識量的人,知道自己的責任,能在祭典中鎮靜地執持手上的用具及祭品,不讓掉落,顯示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鎮定,這就是「震驚百里,不喪匕鬯」的意思。至於什麼人能擔當起未來的重任,就可以憑這時候的鎮靜工夫來判定了。

彖辭: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音耳,近的意思)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上天施威,實際是警惕領袖君王,亦警惕世上百姓,何以分別你我眾生?何以拉攏同類,排斥異己?使世間產生對立,使人與人結黨分派,產生霹靂震動。警惕的目的在開啟鬱滯,使局面得到疏導,從而回到亨通(「震亨」)。震所帶來的驚恐,使人因而戒懼(「震來虩虩」),能夠戒懼便反能獲致幸福了(「恐致福也」);局面改變獲得幸福後,人便可以言笑自若,不過這種言笑並非肆無忌憚,而是有所分寸的,且不違反立身處世的常理和法則(「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雷的聲威行於百里之外,聲威之壯,天下遠近都畏懼了(「驚遠而懼邇」);在極端惡劣環境中,能夠處變不驚的負責人(「不喪匕鬯」),可以被委任在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等重要儀式中,擔當主持整個禮儀進行的重要職責。(「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今年值年卦震卦啟示我們,世上的人由於過份執著,分別心愛惡心的嚴重失衡,引致對立力量的衝突,產生令人驚懼的震動。我們從陣陣的雷鳴電閃所引起的驚恐中,要知所警惕,知道要避免禍事臨頭,而獲罪於天,必須及時自我反省,排除執著,去除人我的分別心、喜惡心,積累善德,促進大眾和諧,如此修身慎行,方是正確之道。

  當然世上並非人人皆能開悟,一切因人而異。有如人們告戒別人小心「雷劈」,會有多少種反應呢?佛經中有這樣的故事,有人問 釋迦牟尼佛祖,修行人有幾種? 佛祖不說人而說馬,他說馬有五等:第一等,馬夫一吆喝,就自動上路,不需鞭策;第二等,吆喝不走,需要拿出鞭給牠看見才走,是較被動的;第三等,見到鞭還不走,必須受鞭,即非要鞭在身上之後才有作用;第四等,受一鞭還不走,要多鞭好幾下才走,較難驅策;第五等,打死也不走,真莫奈他何!

  上天的警醒,祖師的訓示,父母教子女,老師教學生,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也是有不同的層次。正如《道德經》所說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情況是相似的。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