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 修身課程 噬嗑卦談治獄

修身講義 —— 噬嗑卦談治獄

口腔有物 咬而合 得到亨通(噬嗑,亨)

  丁酉年值年卦為易經第廿一卦「火雷噬嗑」,由主光明清晰的上卦「離☲」火及主權威決斷的下卦「震☳」雷相疊組成。

  「噬嗑」的大象,也就是最基本的結構,是「頤 」卦,頤在人身也就是口腔,上下兩卦就是上顎和下顎,兩陽爻就是上唇和下唇,中間陰爻是牙齒;或者兩陽爻作上牙和下牙,中間陰爻作舌頭軟組織。

  「噬嗑」就是口中有東西,所謂「頤中有物」,有東西在,口腔便不能合上,人就很不舒服 (不和),這就必須咬掉它,如果不能吃的便拋棄掉,能吃的便將之咬碎,加以嘴嚼,吞下進入腸胃,以便順利消化和吸收,身體一切恢復暢通,這就是「噬嗑」。

  「噬」,就是噬咬;「嗑」,就是閉合。通過噬咬而能很好地合上嘴巴,通過咀嚼食物而令身體舒適暢通,所以卦辭說「噬嗑,亨」,這就是「噬嗑」的基本意象。

適宜執行法紀(利用獄)

  口中有東西阻礙就要噬嗑咬掉,那麼同樣的道理,團體、社會、國家有了阻礙進步的人事物,也就應該要「噬嗑」。「噬嗑」的這種功能,與社會中政府將違法亂紀者投入監獄、施以刑罰,使壞人改惡從善,令社會能夠恢復正常的功能很相似。所以「噬嗑」的卦象象徵了治獄。這就是「」於「用獄」的意思。

  一個社會是否健康,與犯罪分子有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很有關係,犯法而沒有受到應有懲罰,就會縱容犯罪,肆無忌憚,而且令更多壞分子效法跟隨。當然這種懲罰必須使社會、使大多數人覺得合情合理,沒有偏袒,也不是特意作報復,才能使社會人心真正舒暢通達。小懲是為大戒,警惕犯罪者戒懼,從此不敢再犯,社會回復安定,而達到「噬嗑,亨」的目的。

明察秋毫和嚴厲執法(明罰敕法)

  「噬嗑」卦上為離火☲為目為電,下為震木☳為動為雷,卦辭說的「雷電噬嗑」,這就顯示在社會治理違法亂紀者的時候,需要如電光般明察秋毫,又如雷霆般行動執法且顯示威嚴,對罪惡行為懲治執法,判決要公正不偏,才能達到政通人和、社會進步。雷和電合起來產生的作用,不會做成冤假錯案,不會輕重亂判、喪失威嚴,舊日衙門公堂上懸掛「公正廉(嚴)明」或者「明察秋毫」的匾額,便是「噬嗑」的含義。

  古人治理天下主張要執著「德」與「刑」二柄,即既要教育培養好的品德,使人人向善,沒有人犯罪;又要在有人犯罪的時候,以恰當的嚴刑峻法,使犯罪者得到懲罰,這種用刑之道,就是噬嗑卦辭「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的含義。

刑罰之用(爻辭)

  爻辭深入講噬嗑過程的不容易,清除障礙時有程度的分別,依據犯罪輕重,應如何用刑。分別是初爻講對初犯輕罪者,用戴腳鐐割腳趾這最輕刑罰;二爻講對稍重點的罪犯,以面上刺字及割鼻之刑,使社會大眾對罪犯防範及監督;三爻進一步講斷案小心不要只看表面,提防暗藏內情不易判斷而錯判;到四爻處理更艱難,當中有危險,犯人更有後台,對這類案需要冷靜處理;五爻講涉及權貴,更是危險,需要極其審慎;上爻則警戒斷案者即法官耳要聰、目要明,明察秋毫,不要做成冤假錯案。假如斷案偏頗,頭腦不清,又剛愎自用,胡亂判案,那應當因為耳不聰、目不明而受割耳之刑。法官亦應受刑,是易經思想嚴肅認真的重要部分。當官必須盡量明察秋毫,毋枉毋縱,才是好官!注意古代刑罰之判定,認為最重獲罪者有三,稱「大亂之道」,一是要(音腰)(者無上:反對欺凌君長,即目無尊長),二是非聖(者無法:藐視聖賢及其教誨),三是非孝(者無親:不孝,目無父母)

初九

(音句或婁)校滅趾,旡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六二

噬膚滅鼻,旡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三

噬臘肉,遇毒,小吝,旡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九四

噬乾胏(音姊),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

噬乾肉,得黃金,貞厲,旡咎。
象曰:貞厲旡咎,得當也。

上九

何校滅耳,凶。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犯罪故有刑罰,古代刑法分屬五類,稱五刑:為墨、劓(音義)、剕(音廢)、宮、大辟五種。
:在額上刺字後,塗上墨色的刑罰;
:割鼻的刑罰;
:砍斷腳的刑罰,又稱為刖(音月)
:破壞生殖器官的刑罰;
大辟:死刑。
據古籍解釋五刑的執行,以:「穿窬(音俞,乘人家虛空)盜竊者劓,劫賊傷人者墨,男女不以禮交者宮割,壞人垣墻開人關鑰者臏(音殯,剔去膝蓋骨的刑罰),手殺人者大辟。」
而應當處以五刑的罪行有三千條之多。《尚書‧呂刑》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

 

丙申年 修身課程 最不迷信的道教

 

修身講義 —— 最不迷信的道教

道乃天地心

  道教信仰,與其他宗教信仰不同,其最高者為道,而非有樣貌形質的偶像神。

  《清靜經》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道才是至高無上的,道無形質而能生出有形天地;道無情思而可運行日月寒暑四時八節;道無名號而能萌發孕育長養萬物。《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切都從道而出,包括萬物,包括人,也包括一些符合道規律而努力修行終於成為神仙的凡人。


打個比喻,人身自有完整小天地
內含陰陽、互行、精氣神三寶
如盛載在一個很好的器皿中
好好修煉,總會有成就
但喜怒哀樂、七情六慾
好像器皿弄穿了孔,不斷讓精氣神漏去
所以要堵塞漏洞及作修補(漏盡)
是修煉的重要部分

提倡學習《清靜經》:

  這裡我們提議大家好好讀讀《清靜經》。《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清靜經》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是道門中人修持用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

  聖人沒有不借經而成為聖人,沒有不憑藉元炁而成道的。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此經主要闡述“如何清靜,漸入真道”。每日持誦此經“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靜”、“漸入真道”。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